浮游瓶创作区域,则生动地上演着一场“变废为美”的精彩生态实践。学生们凭借收集而来的废旧塑料瓶,在兑换处换取锥形瓶等器材。在化工院同学的热心辅助下,深入学习医用石蜡的熔点特性以及矿物油的密度差异原理。通过巧妙的分层注入、精准的材料配比以及独具匠心的装饰设计,那些随处可见材料,成功蜕变成为悬浮着干花、树叶与亮片的精美“生态微景观”,成为了兼具科普教育意义与艺术观赏价值的“生态名片”。
从底片设计到材料应用,每一个细节之处都巧妙融入了校园文化元素,从蓝晒作品中的校园建筑、植被,到浮游瓶设计中的自由创意,都鼓励学生表达对校园的热爱与观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活动现场还设置的作品分享与交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思想碰撞的平台,大家围绕作品构思、跨学科学习心得展开讨论,进一步深化了活动的教育意义。
部分作品展示
本次“青蓝经纬·化境留痕”实践活动,将科学知识、艺术创作与生态教育有机融合,有效推动了“学科交叉、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落地实施,也在青年学子的心中深深播撒下“向绿而行”的坚定信念种子,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讯员 彭园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图:朱安然、刘瑞涵、沈宇菲
校对 王丽丽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