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这堂“高原风味”思政大课,从雪域高原吹到了南中医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3月28日,是第17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是纪念百万农奴解放的第66年。今年西藏自治区也即将迎来成立60周年。在3·28纪念日前夕,一堂直挂“云端”的思政大课“雪域高原上的‘大思政课’——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看西藏的昨天和今天”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拉开序幕。

这堂思政课充满“高原风味”,“营养又好吃”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网络思政中心)联合淡安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策划。活动现场,邀请正在西藏昌都服务的中组部、团中央第25批赴藏博士服务团副团长,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校级网络思政名师王小丁老师,为大学生们准备了一道带着红色印记和高原风味、“营养又好吃”的网络思政“大餐”。

 王小丁在西藏

王小丁用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个个鲜活的数据讲述了66年来西藏的巨大变革。他表示,自1994年起,江苏认真贯彻党中央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部署,累计选派10批1021名援藏干部人才对口支援拉萨。“我们南中医人也积极响应号召,接续派出师生参加各类援藏项目,带着南中医精神在雪域高原履职尽责。”

 王小丁在西藏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对接昌都藏医院、藏药企业,探索在藏医药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等方面开展合作。”王小丁还分享了自己在西藏昌都博士服务团挂职的故事,他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援藏工作的嘱托,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深扎昌都,为昌都和西藏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堂网络思政课上,经过数月高原风霜洗礼的王小丁老师以“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生动实践,用“此时此地”的现场教学代替了“彼时彼地”的单纯说教,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

南中医创新思政课形式,提升育人实效

针对学生提出的援藏服务中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如何用AI等科学技术助力援藏团队的建设工作等问题,王小丁逐一耐心解答,并鼓励同学们厚植家国情怀,发挥九年制拔尖创新人才的优势,在未来以积极的行动和扎实的学识,加入到助力边疆建设的行列中去。

 网络思政课现场

2024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云翔班(九年制)周睦涵告诉记者,这节网络思政课让他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当刻苦学习医学知识、不断精研医疗技术,将来在人民需要的地方践行医者仁心,让青春在守护生命健康中绽放绚丽之花。”

淡安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副院长陈娟表示,王小丁援藏服务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是最生动、最有温度的教材,“希望学生们能够以王小丁为榜样,夯实家国情怀的根基,积极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青春脉搏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我们希望通过援藏服务工作的真实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张艳萍表示,本次网络思政课是学校创新思政课形式的一次积极探索,“除了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日后我们还会积极鼓励老师走出去,用更多可感可知的例子感动学生,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通讯员 程慧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见习记者 夏诗怡

校对 胡妍璐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