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的父亲1988年想带儿子全家,去海峡对岸安家,他婉言谢绝:爸爸,我离不开农场了。按政策,他也可以回上海颐养天年,但他告诉我:这儿的空气好人好地好,我离不开了。
许多惦念着老田的人集资,以老田为原形竖起了一座铜像,起名“守望者”,坐落在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的广场上。有许多人来看望老田,听他讲北上海的过往、生命的执著与坚持。老田更喜欢的是那些孩子,老田戴着红领巾,讲述白杨的挺立、水杉的坚韧还有枸骨果子为什么这样鲜红。
十年了,每年春节,我都会收到他的信,工整的繁体小楷在信纸上排列整齐,尽显老派儒雅之风。可今年春节,我没收到。打了电话,也没有人接。
老田永远留在了这块土地上,这块七十多年前只长盐蒿子草的盐碱滩,在如老田这样一代又一代农场人坚忍不拔地开垦与建设后,如今已是繁花似锦。
春风拂过,水杉林漫出满目翠绿,南黄海漾起浪波无垠。那些泛黄的日记本安静地躺在书桌上,等待着下一个翻开它们的人。每一页都是一段时光的回响、生命的回响,它们,在岁月的长河里,诉说着一个关于等待与坚守的故事。
作者:张晓惠
摄影:张晓惠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 : 华明玥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