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青瓷带耳杯瓷盘
东晋漆耳杯
专家介绍,当时曲水流觞所用的主要是“耳杯”。这种酒器又被称为“羽觞”,其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就像鸟的双翼,故名“羽觞”。在南京市博物总馆就收藏有西晋青瓷带耳杯瓷盘、东晋漆耳杯。耳杯从战国时期出现,一直延续使用至魏晋,唐代才被其他器具取代。
农历三月上巳修禊从最初驱邪祈福的仪式,到踏青露营的民俗活动,展现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六朝名士们在野外踏青时常常放浪不羁,在南京市博物总馆就展出有一件东晋的陶榻,就是方便当时人们在户外随时席地而坐的器具。《世说新语》记载,庾亮与友人郊外赏景,习惯随身携带胡床,坐在上面与众人谈笑风生。
东晋陶榻
而当时人们踏青出游时最流行的户外鞋是一种“木屐”。而木屐中的“爆款”当属谢安后人、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发明的谢公屐。谢灵运喜欢四处游览,于是在传统木屐的基础上发明出更加适合上下山的一种活齿木鞋。鞋底安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便于走山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云:“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南京六朝博物馆展出的木屐,是在南京“老门西”颜料坊的六朝遗址出土的。专家介绍,当时发现木屐的位置,是在地下的淤泥之中。后代的地层,紧紧地覆压在上方,使木屐表面每一处都与淤泥紧紧接触,处于一个真空的环境。与空气完全隔绝,没有氧化就避免了腐烂。
六朝木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朱亚萍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