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老“嘟嘴”竟是病! 这些小动作短暂重复家长要警惕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小朋友时不时嘟嘴,是调皮还是卖萌?镇江10岁女孩霏霏(化名)时不时就会嘟嘴,父母原以为她的这些小动作就是活泼调皮的表现,没想到随着时间发展,霏霏嘟嘴的频率越来越高。妈妈在网上一通搜索,高度怀疑孩子得了“抽动症”,连忙赶到镇江江大附院(又名江滨医院)儿科问诊。儿科主任医师李玉勤接诊后,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认为抽动症可能性不大,随后通过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捕捉到了幕后“元凶”——癫痫。
李主任
4月10日,采访中李主任特别提醒:“癫痫”发作不一定就是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儿童频繁嘟嘴、挤眼、愣神等看似不严重的“小动作”,也可能是癫痫的表现!并且,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一天嘟嘴几十次,一项检查破解谜团
大约半年前,妈妈发现霏霏有嘟嘴的习惯,刚开始只是偶尔发生,持续几秒就结束了,家人觉得可能是孩子调皮的小动作,便没太放心上。
最近两个月以来,霏霏嘟嘴的频率明显高了,严重时一天能有几十次。妈妈也尝试让孩子改掉嘟嘴的习惯,但霏霏的回答让妈妈很是意外:“妈妈,我不知道自己嘟嘴了啊......”
随着霏霏不自主地嘟嘴频率越来越高,妈妈也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在网络上搜索了不少资料,认为孩子可能是患上了抽动症,于是连忙带着霏霏来到江大附院儿科就诊。
检查
儿科主任医师李玉勤接诊后发现,孩子的症状并不像抽动症的表现,反而更像是癫痫。为了明确诊断,李主任建议霏霏接受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
视频脑电图检查时,霏霏嘟嘴的症状出现了数十次,还伴有短暂的愣神。结合发作期脑电图有阵发的广泛性放电,真相终于浮出水面——霏霏并不是抽动症,而是口周肌阵挛伴失神,是一种全面性癫痫综合征。
多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警惕短暂重复小动作
确诊癫痫,让霏霏父母很是疑惑:“是不是搞错了?我家孩子从来没有抽搐过啊!”李主任解释,癫痫因为俗称“羊癫风”,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癫痫的症状就是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等“抽风”的表现,其实不然,“抽风”只是癫痫的一种发作类型,儿童癫痫的表现是非常多样的,很多确诊的孩子从来没有过“抽风”的表现。
李主任强调,60%至70%的癫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除了四肢抽搐、口吐白沫这样的“大发作”之外,癫痫还会表现为一些短暂而重复的“小动作”,需要家长及时甄别。
癫痫的隐匿表现:
1、愣神:与发呆有明显区别,通常会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旁人提醒不会及时给出回应。发作结束后,可能对刚刚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印象。
2、肢体抽动:可表现为全身或四肢抖动,有些幼儿家长会误以为是“打尿颤”。
3、奇怪的表情和动作:不自主地点头、挤眼、转头、嘟嘴等,经常被误以为是在搞怪。
4、痴笑:莫名其妙地发笑,笑一阵后突然停止。
5、幻嗅、幻听、幻视:如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说闻到了难闻气味;在安静的环境下听到吵闹的声音,或者突然诉说看到动物等。
长期反复的癫痫发作会使大脑处于一种持续的异常的放电活动状态,造成脑功能的损伤,导致智力和行为的发育迟缓。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癫痫防治的关键。李主任解释,确诊癫痫并不可怕,它不是“不治之症”,通过规范治疗,大多数患儿都能有效控制病情。
霏霏确诊癫痫后,通过抗癫痫药物治疗,嘟嘴、愣神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已恢复正常学习生活。
治疗
癫痫、抽动症难甄别,关键看视频脑电图结果
儿童抽动症和癫痫发作时,症状有不少相似之处,很多患儿家长容易将两者混淆。
李主任解释,抽动症和癫痫存在本质上的差别,抽动症是与遗传、心理及环境等相关的神经精神疾病,而癫痫是脑部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
临床上,鉴别两种疾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视频脑电图检查。一般情况下,脑电图检查时,抽动症患儿抽动时同步脑电图正常,而癫痫患儿发作时脑电图会出现相应异常放电。
视频脑电图是脑电图和视频的结合。在脑电图设备基础上增加了高清摄像头等视频设备,可同步拍摄患者的临床表现,完整记录脑电活动和临床发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项检查无任何电磁刺激,是一种非常安全且没有损伤的检查技术。
通讯员 孙卉 钱小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