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支援黄石的江苏老穆:是痊愈的他们,让我感受医生的骄傲和荣光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2月27日,黄石市中心医院14病区隔离病房的重症病人收到了一份来自江苏医护人员精心准备的礼物,一张精心制作的贺卡和一束花。“谢谢!感谢老穆主任、冯建主任,还有左护士长。”黄石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内,收到礼物的爷爷开心地和江苏的医护人员合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黄石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业务主任穆传勇就是爷爷口中的“老穆主任”。在黄石,穆传勇和团队碰上了好几个病情“离奇”的危重病人,他带领大家抽茧剥丝破解难题,几个病人都康复了。他自己与120名援鄂医务人员获得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江苏省卫健委给予的记功奖励。

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蔡蕴琦

摄|新华报业视觉中心 万程鹏

“老穆主任”年纪不老,喜欢古典乐不会发九宫格

脱下防护服,“老穆主任”并不老。1974年出生,1997年从徐州医科大学毕业后在老家连云港当医生,后考入苏州大学继续深造,师从著名呼吸科专家黄建安教授。黄建安教授带的一帮研究生里,穆传勇年龄最大,别人是20岁出头的“小年轻”,他都快30了。“老穆”这个名字就此诞生,后来连同科室的前辈们都喊他“老穆”。“这个名字挺好,说明大家觉得我个性沉稳。”老穆连微信名都是“老木”,他自嘲“人如其名”。

生活中,老穆的做派还真有点“老”。喜欢听古典音乐,偶尔的闲暇时光,横吹笛子竖吹箫。老穆最喜欢吹奏的是87版经典电视剧《红楼梦》中的配乐。

在支援黄石期间,一些老病人关心老穆的情况,去翻他的朋友圈,翻来翻去也没新内容。“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几乎不发朋友圈。而且不太会发,有时候看到别人发的漂亮的九宫格也想发,不知道怎么发。一忙又忘记学了。”

老穆这个名字从苏州叫到了黄石。黄石隔离病房里,病人一口一个“老穆”叫他。有爷爷问他:“老穆主任,你当医生有30年了吧。”老穆伸出戴着三层手套的手指,“从医20多年,当呼吸科医生17年!”

在黄石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挂任业务主任40多天,科里的黄石同事慢慢熟悉了他的脾气,“老穆主任”不爱笑,还有个“铁血”的习惯,每天深夜12点打电话“查岗”,跟值班医生通话,把病人的情况问一圈。“凌晨2点交班,我一般12点左右和上一班的医生交流下,了解下病人的最新情况,做到心里有数。”老穆如此解释。

3月28日,穆传勇跟随江苏援黄石医疗支援队第二批撤离队员返程。临行时,他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和科里的医生、护士长,一个个握手打招呼,甚至道歉。老穆说,在黄石期间,每一天都紧绷着,不敢有一点松懈。医疗队里有好几位年资高、经验丰富的呼吸科专家。“为什么选我当中心医院呼吸科的业务主任。”老穆说,这跟苏大一附院呼吸科多年的积淀和前辈们积累下的声望有关,他身上无形中加持着苏大一附院的荣誉。从一名医生变成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为科室所有患者的生命负责,“每天如履薄冰,你说我还能笑得出来吗?”

救重症患者,有时就像福尔摩斯“探案”

在黄石,穆传勇和团队碰上了好几个病情“离奇”的病人,大家抽茧剥丝破解难题,几个病人都康复了,跟他成了微信好友。

老袁(化名)是穆传勇从其他病区的几十个病人中“挑”出来的。见到老袁时,他呼吸困难,喘不上气,CT影像显示肺部感染严重。临床症状已经很明显,但老袁的核酸检测查了五次结果都是阴性,甚至从生病到康复老袁的核酸检测都是阴性。穆传勇评估,老袁病得很重,从临床症状判断是新冠肺炎患者,好在其他脏器运转正常,应该再努力一下。把老袁从其他病区转过来,科里的人手更吃紧了。穆传勇态度坚决:“人手不够,我想办法申请。患者要盯紧了。”

老袁的救治过程漫长而惊险,江苏省肿瘤医院主管护师、黄石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业务护士长左靖芳在战疫日记中记录道,“刚看到老袁时,我担心他挺不过来。”治疗方案不停地更新,老袁的高流量氧疗的参数一点点调,情况慢慢好转。康复训练期间,有一次老袁下床急了点,没戴氧气面罩,“氧和”指数直往下掉,穆传勇急得要拍桌子。他跟老袁加了微信好友,时常嘱咐他:“不要急着下床,想活动或不舒服,给我发微信。”经过团队一个多月的精心诊治,老袁出院了。他给老穆主任发了感谢短信:“感谢您的英雄团队让我有今天的精神面貌。”穆传勇回复道:“过程曲折,但结果满意。祝您早日康复,享受黄石的春天。”

新冠肺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由此牵出的肺部疾病千奇百怪。穆传勇和团队有时像福尔摩斯在探案。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新冠肺炎治疗已经一个多月,效果明显。她不发烧、不咳嗽,精神不错,可肺部影像显示症状仍在加重。穆传勇和团队反复比对CT影像,敏锐捕捉到奶奶右肺右下角的白点,这是个空洞性病变,“这个患者可能新冠肺炎合并肺曲霉病。”穆传勇判断说。之后在老人痰液化验中,大家果然找到了曲霉孢子。“案件”告破,老人是新冠肺炎合并其他感染。给予抗真菌治疗后,她的病情逐渐好转不久便出院了。“特别面对病情复杂、有基础病的新冠肺炎患者时,非常需要专业的呼吸科医生分析病情,找出病因。”

还有一名50多岁的病人,重症肺炎伴有呼吸衰竭,病人同时出现缺氧和严重的二氧化碳储留,病情危在旦夕,起初给他使用了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可这位病人有幽闭恐惧,一戴上氧气面罩就烦躁、恐慌,要伸手摘面罩,几个人都按不住。按教科书的标准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但家人明确表示不想插管。基于患者特殊情况,穆传勇想搏一搏,“这个时候靠呼吸科医生的经验了。”因为在苏州曾有过类似诊治经验,穆传勇拍板给病人用上了高流量湿化治疗仪,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变化,参数也是一点点“抠”。虽然医疗护理方面花费了大量人力和精力,但结果是令人高兴的,这个病人也康复出院。

患者家属举“感恩”相送,“木木”的老穆鼻子酸酸的

在黄石的47天,穆传勇的微信里多了一群“生死之交”。扬子晚报曾报道过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李伟(化名)康复出院在酒店隔离。穆传勇和他通了几次电话,在微信上密切留意他康复的情况。李伟说偶尔有胸闷,穆传勇网购了脉氧夹快递过去。3月28日临别黄石前,李伟给他发来了几张照片。一位老人带着两个孩子举着“感恩”的标牌站在路边。他们是李伟的岳父和儿女。当天,老人一大早带着孩子从家出发,站在路边守候送别江苏医疗队。自嘲“木木”的老穆主任看到照片忍不住鼻子酸酸的。“这一刻,我反而想感恩患者和家属,是他们让我感受作为医生的骄傲和荣光。”

老穆坦言,当年报考医学院受村里的村医影响。小时候看到村医给家人看病,很受人尊敬,穆传勇立志要当一名医生。想当一名什么样的医生?这个问题抛过去,老穆思考了两分钟,“应该是科学家式的医生,既能治病救人,又能从事科学研究推动医学的发展。虽然离那个目标有点远,但我一直在努力。”

黄石归来给小学生讲课,儿子叮嘱他“专业点”

回到苏州,儿子就读的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向老穆发出邀请,请他给孩子们远程讲解支援黄石的经历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读四年级的儿子穆鹏达激动了好久,觉得特别自豪。穆传勇和妻子唐雪芹是研究生同学,同为苏大一附院的医生,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过年前,穆传勇把孩子送回了连云港老家。这趟去黄石,有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加深了父子间的感情。“儿子说我是他的骄傲,在家给我画画,我隔离回家还送上了礼物。”听到老师邀请爸爸给同学们讲课,儿子特意叮嘱他:“要讲的高级一点,专业一点。”小学生们问老穆叔叔为什么要去这么危险的地方。穆传勇回答说是遵从内心的选择,“我是呼吸科的医生,哪里有呼吸科的病人,哪里就是我的主战场。”还有学生问他,到黄石害怕吗?“我们一到黄石立刻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忙起来就忘记害怕了。”穆传勇说。

在老穆隔离休养期间,已经有不少老病人在线CALL他,打听老穆主任何时复诊。“等做完健康体检,就要满血上岗了。”

老穆主任回来了。

快问快答>>

C=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蔡蕴琦

M=穆传勇

C:回到家有惊喜吗?

M: 最大的惊喜是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特意定制了“老爸,致我心中的英雄”的水晶摆台送给我。在黄石期间,他还画了“战疫”的画,让他妈妈拍照发给了我。

C:在黄石期间,最难忘的瞬间是?

M:到黄石市中心医院普爱院区筛查重症疑似病人,老袁抓着我的手问:“我还能好起来吗?”

C:有黄石的护士“爆料”点赞,说您三八节当天帮忙拖地,生活中也是这么暖吗?

M:(笑)生活中我是个无趣的人,很少主动花心思制造惊喜。三八妇女节当天,医疗队的领导号召男同志挑起重担,让女同志休息。我想护士的其他工作我代替不了,那就拖地吧。

C:支援黄石的经历,对未来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M:支援黄石对我而言是一次的极大的锻炼,我收获了很多经验。老病人已经在召唤了,希望尽快恢复门诊,立足本职工作。

(面对面系列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或摘编)

编辑 : 王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