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洁教授自制气压梯度力示意图
此外,午后太阳辐射强,高低空之间发生强烈热量和动量交换,形成上升和下沉气流的湍流,而高空存在的强风与低空之间出现的摩擦力,对下沉气流而言相当于推力,带动它们加速,即“高空风动量下传”,从而在地面形成超过9级的阵风,风向紊乱、持续时间短,危害极大。
地形、城市等复杂下垫面对大风也有明显的影响。不过,对于寒潮冷空气大风这个“吨位”的极端大风,南京周围山地的空间尺度较小,对风速影响较小。
Q:本次大风会造成哪些连锁的天气现象?大风过后气温会回暖吗?
华北遭受极端大风影响,强风裹挟沙尘形成沙尘暴,一路南下;北方冷暖气团相遇产生暴雪;南方因不稳定能量积聚,出现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4月13日21时全国空气质量指数(AQI) PM2.5实时地图
曹洁告诉记者,随着大风过程逐渐结束,各地气温将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北方地区由于冷空气持续影响,气温回升较慢;而南方地区则会快速回暖,但仍需警惕强对流天气的突袭。“这场极端天气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气候系统,做好防范准备至关重要。”曹洁说。
Q:近年来华北极端大风事件是否增多?与全球变暖之间存在关联吗?
有研究表明,极端寒潮随全球变暖而增多、变强。许多人好奇,华北极端大风事件是不是变得更加肆虐?相反,华北冬春季8级以上大风日数呈减小趋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北京市气象台近年一项合作研究,使用我国气象台观测数据(黑线)和世界通用的再分析数据(红线),均显示:1979-2019年冬春季北京市8级以上大风天的日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些统计结果说明每年冬春季出现大风频次降低,但不能说明风力等级也会减弱,即华北超12级的极端大风不会跟着“退休”了。
曹洁教授自制北京8级以上大风天数逐年变化图
链接:“大风天生存指南”来了!
①与冷空气大风中心位置“遥遥相望”的大风,易局地突发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甚至龙卷等强烈的灾害性天气,一定要听从气象预警信号指引,非必要不外出。尤其是体重较轻的同学小心被吹跑了!
②远离高大建筑物、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大树等,它们是潜藏的“空中杀手”。
③避免穿行在两栋建筑物之间,受“狭管效应”影响,局地风速会加大。
④建议佩戴护目镜、口罩,保护眼睛和呼吸道。除了防护沙尘暴,冷空气大风还会将花粉等颗粒带入云层,在水分和闪电作用下,爆裂成更微小的颗粒,造成严重过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王丽丽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