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后开展的入户走访中,独居老人张阿姨向团队讲述亲身经历:“去年有人冒充银行经理让我转账‘验证资产’,幸亏儿子及时拦下。”调研结果显示,该社区60岁以上老人中,超四成曾遭遇金融诈骗话术试探,但仅12%能准确识别“高回报”“杀猪盘”等专业术语包装的骗局。
在盐城洋马镇派出所,反诈民警陈警官向团队介绍了他们办案中常见的诈骗手段和现有的判案手段。对于虚拟货币的金融诈骗,他表示有所了解,并说明这类诈骗呈现精准化、跨境化趋势,而虚拟货币的匿名化特点使得办案难度较大,并且现在没有相应的检测工具,如果有一种技术能够帮他们检测欺诈账户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办案效率。
镇政府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按照“打防并重,防范为先”的原则,当地已建立“1+3+N”联防机制:由镇综治中心统筹,公安、金融机构、村居网格员形成工作专班,通过反诈巡回宣讲、“银发课堂”专项培训等方式进行反诈宣传,并且推动镇内群众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和“盐之无诈”。今年以来,已组织集中宣传10次,集中宣讲2次。
调研小队还前往盐城射阳农村商业银行(朝阳支行),工作人员向调研团队介绍了该行采取“人防+技防”双重保障,设立金融反诈宣传角、开通“绿色止付通道”。在整个调研中发现,尽管大部分受访者能识别传统电信诈骗,但对虚拟货币、元宇宙投资等新兴金融诈骗认知不足。对此,调研团队负责人杨镓骏同学表示:“我们要加强金融诈骗的宣传力度,提高百姓对于金融诈骗的认知水平,还要深化区块链溯源技术研究,特别是针对以太坊等匿名账户的解构算法,以技术手段守好百姓‘钱袋子’。”
随着调研团队将120余份《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小课堂金融放贷》送入社区居民家中,这场“接地气”的实践活动画上句号,但金融安全防线建设仍在持续。
通讯员 王磊 赵淑颖 尹申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王丽丽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