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镇江经验”转化为“织金实践” 跨越千里共筑健康梦!镇江市一院开启“全链帮扶”行动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扬子晚报网4月16日讯(通讯员 张静 记者 万凌云)4月14日,春意盎然的长江之畔,一场跨越千里的医疗协作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拉开序幕。该院将以技术为媒、人才为桥,开启对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人民医院的系统性帮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为东西部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签约
为积极响应中央统战部《关于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的工作方案》、农工党中央《“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工作方案》的号召,根据农工党江苏省委会的工作部署,3月25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参与由农工党镇江市委会组织的接待贵州省织金县工作组来访活动。现场,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就医疗协作达成共识。
时隔20天,这场跨越千里的医疗协作正式落地。至此,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优势开始与织金县的民生需求精准对接。
镇江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镇江市委会主委、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蒋鹏程,农工党江苏省委会联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张轶华,农工党镇江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梁新歌,织金县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政贤,织金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治龙等参加活动。
“我们将加强互访交流和深入合作,把织金县人民医院提出的技术需求,与医院的优势学科精准匹配。通过‘订单式’帮扶,确保每一项协作都能落地生根,见到实效。”蒋鹏程表示,将汇集医疗优势资源,以帮扶织金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为目标,帮助该院在技术、人才、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持续提升,让医疗帮扶从“输血”变为“造血”,把“镇江经验”转化为“织金实践”。
张轶华希望农工党镇江市委会“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围绕织金卫生健康事业,就医疗、公共卫生、健康促进等方面,精准帮扶,进一步将帮扶工作落地、做实。
何政贤对农工党江苏省委会、镇江市委会及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倾情帮扶表示衷心地感谢,希望通过交流学习提升织金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工作,造福当地百姓。
为切实提升织金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将构建“人才培养、技术提升、品牌塑造、管理优化”全链条帮扶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全方位赋能织金医疗发展。会上,蒋鹏程和黄治龙签署《镇江一院帮扶织金县人民医院协议书》。
据悉,其后在人才培养层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将每年免费接收织金县10名左右医疗骨干,开展为期3-6个月的进修培训,为乙方培养临床与管理复合型人才;技术支援方面,根据需求选派专家团队赴织金县开展实地帮扶,通过教学查房、手术示范、专题授课等形式输出医疗技术,并同步建立线上培训平台和远程会诊机制。
品牌共建计划则聚焦民生需求,不定期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开展义诊活动,借助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品牌效应提升织金县人民医院区域影响力,通过惠民服务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针对织金县人民医院三甲医院创建需求,在医院发展规划、运营管理、等级医院评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管理建议。
从1965年赴贵州六枝矿务局,支援边区医疗建设,到如今与织金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协作,进行精准帮扶,一甲子光阴铸就跨越千里的健康纽带。此次“全链帮扶”行动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更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未来,双方将以协作促发展,以健康筑梦想,共同谱写东西部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