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
小秦淮河是明清扬州古城唯一存留的城市内河,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小秦淮河保护更新二期工程是扬州市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重点工程项目。小秦淮河是明清扬州古城唯一存留的城市内河,北连北城河,南经龙头关,流入古运河,全长约2公里,原河道宽约25米,目前河道宽约12米。小秦淮河位于明新城与明旧城交界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经过前期打造,小秦淮河沿线的清静庵、漆器二厂和珍园口袋公园等已经打造完成,全新亮相,成为小秦淮河新景观。
据介绍,根据计划,小秦淮河保护更新二期项目先行实施北段十个节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动整个项目实施。十个节点分别为:北讲经墩、营城园、清静庵、浮生园、长乐听涛、漆器二厂、大东门、十巷东、珍园非遗园、台地园。项目分步提升完善片区巷道、照明、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对小秦淮河河道进行水质及沿河景观、驳岸提升。同时打造“窄路面—密路网—微循环”交通模式,疏通街巷“毛细血管”。新的城市街巷空间格局将增加小秦淮河两岸联系,改善街道通达性与可步行性,实现分单元全域两分钟机动交通可达。
便捷浮桥
“天然图画”码头及景观提升工程完工,畅通了亲水步道微循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小秦淮河北部看到,最北段北水关桥附近,“天然图画”码头及景观提升工程完工,北水关桥区域通过改造提升,畅通了亲水步道微循环,栽花种草,新建码头,改造假山,整个区域焕然一新。“整个工程从2月中旬开始实施,经过20多人2个月奋战,‘天然图画’码头和景观提升工程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古保公司人员介绍,小秦淮河北水关桥东岸长廊南侧新建了码头,未来水上游将增添休憩新平台。
“据《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记载,清代扬州共有画舫码头十座,小秦淮河上有大东门码头、小东门码头、太平码头。大东门附近有三处码头、七艘画舫。这次改造提升时,在这里建设了‘天然图画’码头。”负责项目建设的城控集团古保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码头利用原先河道中的山石为基础,再摊铺条石打造而成,通过科学规划设计,最大程度保护了河面宽度,为将来开通水上游打好基础。
“假山叠水”景观有3层叠水,让整个景观更加灵动秀美
记者现场看到,西岸凉亭所在的假山也有了变化,对外形进行了改造提升,使其更加秀丽;层层叠叠的流水,从山上流入小秦淮河,形成“假山叠水”景观。同时,还增设了两条步道,分别在亭子东侧和北侧,市民游客可通过这两条步道到达北水关桥桥下。“这个‘假山叠水’景观,共有3层叠水,通过水的流动,增强假山凉亭的动感,让整个景观更加灵动秀美。”该负责人介绍,在假山上建设两条步道上山下山,是畅通小秦淮河慢行系统的一个举措。
记者注意到,从小秦淮河西岸的假山凉亭山道下山,到达北水关桥附近可以看到,北水关桥桥洞下,新建了一座浮桥。浮桥从桥洞下穿越,很快到达北护城河,让小秦淮河亲水步道与北护城河及冶春景区步道连通,市民游客再不用上岸穿越盐阜路,不仅便捷,也更安全。据悉,即将投入使用的浮桥长20多米,宽1.5米。浮桥位于小秦淮河西岸,穿过北水关桥后,与北护城河南岸的步道连通;向西走,可到冶春区域内的红桥;登桥到达北岸,再向东从天宁寺码头步道上岸,从天宁寺门前的桥到达盐阜路向西,便重新回到小秦淮河东岸步道,形成了一个微循环。
据了解,这次改造工程还对区域内的绿化进行了提升,栽种了红枫、紫薇、琼花、鸡爪槭、海棠、桂花等十多个品种的花木,让整个区域四季有花,一步一景。
通讯员 扬城控 张孔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