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无锡全市推广“无陪护病房”是否让人放心?一场技能竞赛帮你“把关”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轮椅扶手安全,后背安全,安全扣完好”“阿姨你扶着我,坐上轮椅”“现在是上坡,请演示现场......”4月18日上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一个房间内,一场特殊的考试正在进行,一名医疗护理员、一名护士组成团队正在接受医院免陪照护服务技能竞赛。自无锡在全市8家市属医院实行“无陪护病房”以来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这一创新模式与传统护工有何区别?无陪护是否真的让患者家属放心?无锡市二院用一场服务技能竞赛回答。

“患者李某,女,72岁,初步诊断脑供血不足待查,医生开具头颅磁共振检查。护士需要转运前评估,检查前宣教,护理员需要床椅转移,轮椅转运。考核时间12分钟。”上午9点,比赛正式开始。参赛者为一名护士和一名医疗护理员组队参加,护理部作为评委在一旁全程观看。阅题结束后,护士与护理员来到患者床前开始沟通,这也标志着正式进入考试阶段。“您叫什么名字?您今天有没有什么不舒服......”护士一一询问。随后,患者即将坐上轮椅前往核磁检查。“您稍等,我先检查一下轮椅安全”“我帮您穿上鞋”“要不要盖一个毛毯”“现在我们要进入电梯”....... 一系列流程后,考核结束。

据悉,此次考核为“住院患者检查转运”实践技能操作,在其评分细则里记者看到,大致分为操作前准备,如核对病人信息、手卫生准备、用物准备等,操作过程包含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检查有无禁忌、协助患者坐起等13项细则,轮椅运送过程中上下坡和进出电梯,沟通及人文关怀方面诸如面对微笑、语速、音量、保护隐私等,最后还有操作后处理,诸如洗手等。

现场评委、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蒋颖告诉记者,从现场参赛者反馈的情况来看,护理员和护士之间的配合较好,比如2号护理员对病人的关怀较为全面,病人的体验感很好。但有部分护理员忽略了核磁共振的禁忌,如患者戴的眼镜和金属发夹,是不能戴着去做核磁共振的。这也是评委有意设置的一个“陷阱”。这一点需要后期护士和护理员进一步提升,今后医院会进行更专业化的培训。

50岁的邱学玲做过两年护工,她告诉记者,自从父母的年龄大了以后发现照护的重要性。此前她也接受过专业的护理培训,比如给患者排痰、翻身、大小便等,通过这个比赛可以让自己的照护技能更专业,提升以后的护理质量。作为一名医疗护理员,工作中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非常开心和自豪,她会继续努力服务更多的患者。

医院护理部主任华敏峰告诉记者,医院在此前已经推行免陪护病房,主要模式以护士+护理员团队模式进行,此次比赛以基础的生活和临床照顾进行实景模拟考核,考察护理员的沟通能力、实操能力等。通过以赛促学,加强医疗护理员的专业技能,改变大家对护理员以往只会照顾患者生活的认知,提高医疗护理员对自身社会价值、职业价值的认同感。

医疗护理员入职需通过江苏省医疗护理员培训考核并持证上岗。“无陪护病房”服务是由接受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将病区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相结合,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患者住院期间可自主选择是否使用医疗护理员。

本报记者 季娜娜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