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地铁5号线上,一男子因嫌弃邻座乘客的衣服沾灰与其争论,并进而辱骂对方。这时一位女乘客站出来进行制止:“你要是不愿跟他挨着,就别坐这儿了,我愿意跟他挨着。”这段视频流传后,引起许多网友共鸣。笔者了解到,目前辱骂他人的男子已经被行政拘留,而女乘客那句话语可能将在很长时间内影响每位乘客,成为每个人在维护公德时内心深处的一盏灯。
公共交通是惠及全体百姓的出行工具,不可避免的会让不同观念、不同认识的人产生各种矛盾,维持秩序需要的是包容和谦让,这也是社会公德的一部分。视频中被骂男子虽然身上有灰尘,但只坐了半个座位,没有靠上椅背从而和他人更多接触,从他的角度已经完成了对他人的顾及,无可指摘。而骂人男子如果爱干净,也不是不可以理解,但调换座位或者自己站着都是解决方案。在平等的角度下,如果要自己讲究那就需要让渡一部分利益,而无条件地需要别人顺从自己,甚至出言不逊辱骂他人,可以说每一步都迈错。
骂人男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行政拘留大快人心,而其面临的法律风险可能还不止于此,公共场合口出侮辱性词语,影响恶劣,同时还侵犯他人人格权,可能遭遇对方诉讼,需要进行公开道歉和赔偿。
公共道德之所以能约束人并形成社会凝聚力,不仅源于个体对集体身份的内化认同,我们都是其中的一分子,更依赖于一种动态平衡机制——当有人破坏规则时,其他人站出来通过批评、抵制等纠偏行为,保障公共秩序的动态稳定,这也是我们的文化传承下来的价值观。
文明不是体现在衣着干净或者光鲜,而是体现在有素质的劳动者和仗义执言的乘客中。社会共识如何体现在生活中,如何照亮每个可能存在阴影的角落,靠的就是像视频中女乘客这样的勇敢直言,用实际行动支持。这份正直和勇气,这字字珠玑的话语,可能放在任何一篇阐释公德的文章中都不如在这样的场合中说出来,那声音让人觉得格外铿锵有力。
评论员 刘浏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