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乘客乘坐高铁时发现座位编号中没有“E”座,对此表示疑惑。为此,记者通过调查,揭开了高铁座位编号背后的奥秘。
记者从中国铁路部门了解到,高铁座位编号规则其实源自航空座椅的国际惯例。早期飞机多为单通道,每排6个座位按“A、B、C、D、E、F”排列,形成了“A/F 靠窗、C/D 靠过道、B/E 为中间座”的固定认知。
图源:中国铁路
据铁路部门介绍,高铁为了与国际接轨,沿用了这一编号逻辑,但根据车厢布局调整了座位数量:二等座采用“3+2”布局(A、B、C、D、F),一等座为“2+2”布局(A、C、D、F),商务座则是“2+1”或“1+1”布局(A、C、F或A、F)。由于每排最多5个座位,为保留靠窗、靠过道的字母标识(A/F/C/D),中间座仅保留B座(二等座),E座因无对应位置而被取消。
“这种编号方式能让旅客通过字母快速判断座位位置,比如看到A/F就知道靠窗,C/D靠近过道。” 铁路部门负责人进一步说明,除了编号规则,不同座位类型的布局也考虑了空间舒适性——二等座设中间座B,一等座取消中间座,商务座则以更宽敞的“2+1”布局为主。
图源:中国铁路
针对旅客选座需求,列车长还给出建议:“晕车或带儿童的旅客可选靠窗座(A/F),老人或行动不便者建议选靠过道的座位(C/D),方便上下车和乘务服务。”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