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信)
临危受命时,中国团队依旧“靠谱”。OMVG项目的L5A标段原由建筑龙头法国万喜集团总承包,但其迟迟未启动施工,最终邀请苏美达团队承担后续建设工作。接手L5A标段任务后,骆翼带领团队开展项目临建规划,安排人员和设备进场,进行线路复测、基础施工……最终,仅用1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法国团队2年未完成的工作,再次证明了中国团队的强大执行力。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不仅完成了工程建设,还“授人以渔”培训了当地电力人员。当项目结束时,中国建设者不仅留下了基础设施,还留下了充满光亮的发展希望。
一代代“海外人”前赴后继
骆翼用“开局一张床垫”,来形容在L5A标段建设时期的非洲生活。他逐步搭建起临时生活区,从无到有地找住房、买家具,“国内搬家要带充电器,而非洲搬家要带发电机”。初到几内亚时,每天只有三四小时的电力供应,有时晚上七点就停电,他只能坐在院子里望天惆怅,思念家人和年幼的孩子。
然而,这样的生活状况,在项目结束时已经大有改变。中国团队为非洲大陆点亮万家灯火,造福的不仅仅是当地人。当地实现了从电力短缺到24小时供电的历史性跨越,也提升了海外中国建设者的生活品质。和更早一批只能靠写信和家人维持联系的同行相比,骆翼倍感幸运,至少,24小时电力和网络让他能够和远在中国的家人视频通话。
他深信,正是前赴后继的一代代海外建设者的集体拼搏奉献,才为后来者铺设了更好的生活基础和发展道路。即使他个人获得过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2022年度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最佳海外项目经理人等荣誉,但也总是谦逊地表示,荣誉属于整个团队,他只是所有海外建设者中的一个幸运获奖者。
中国力量赢得市场信任
如今,骆翼投身于刚果(布)首个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助力该国打造中部非洲数字经济中心。挑战也随之而来,在此项目所用设备的选择上,刚果(布)客户起初倾向选择欧洲产品。骆翼表示,尽管中国制造更具全产业链优势,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但长期以来,非洲市场都更认可高价欧洲产品,反而对低价中国产品存在质量上的质疑。
转折点发生在2024年7月,客户一行受邀来到中国南京实地参观苏美达工厂,随后彻底改变了想法。“客户发现我们的工厂高度智能化、技术非常先进,产品质量不比欧洲差,决定采用我们的产品”,骆翼说。一趟实地参观,不仅让中国设备赢得了非洲客户信任,更提升了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时的竞争力。
如今,该项目在稳步推进。不久后,骆翼将从南京再次出发,赴非洲开启新征程。辞别家人,他有不舍,更有担当:“职责所在,我们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必然要有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唯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 所有值得到达的远方,都需先有人愿意风雨兼程,在异国他乡的热土上,一批批中国海外建设者正不断奋勇开拓,用实干点亮万家灯火,响亮地讲述中国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夕悦
图片:受访者提供
校对 石伟
编辑 : 王丽丽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