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一纸判决冷却了孩子们的竹马之情。”承办法官王敏敏锐捕捉到案件背后的情感联结。在精心布置的圆桌法庭上,法官在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倾听各方诉求后并没有急于划分责任,而是引导家长们回忆孩童时期与伙伴一同玩闹的生活片段:“他们曾是彼此成长的‘小太阳’,这份情谊比金钱更珍贵。”一席话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家长们逐渐卸下心防。
对于小柱家长“凭什么全赔”的质疑与小亮家长“必须全额赔偿”的坚持,法官情理并用、耐心释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等于民事赔偿责任划分。小亮坐在车篮内,将自身置于危险境地;而且四人共乘一车严重违反交通法规,客观上加重了车辆操控风险——每个家庭都理应承担起这场对孩子安全教育缺席的责任。”
阶梯式调解方案:让责任与温情并行
经多轮协商,在法官主持下四方最终达成“40%+40%+10%+10%”的阶梯式赔偿方案:小柱家庭承担40%、小亮家庭自担40%,小豪、小强家庭各承担10%。为彻底解决纠纷,法官提议将小豪、小强受伤产生的医疗费一并处理,在其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中直接扣除,各方家长表示同意并当场履行各自赔偿份额。
这场耗时3小时的调解,不仅让邻里关系重归和睦,更让孩子们的友谊得以延续。
案件审结后,法官并未止步于纠纷化解,而是播放了《未成年人交通事故警示录》,用真实案例向家长们敲响警钟:“监护责任不仅是‘吃饱穿暖’,更要教会孩子敬畏规则、守护安全。”
“没有发生更严重的后果真是万幸!直到今天才明白,‘放养’不是‘放任’,安全这堂课,我们当父母的必须补好。”小柱父亲在离开法庭时发出感慨。
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既要解开法律的“死结”,更要焐热情感的“心结”。沛县法院少年家事庭庭长表示,“圆桌调解的温度、责任划分的尺度、安全教育的力度,共同构成了司法守护的立体维度。”从法庭圆桌到社区邻里,这场调解不仅修复了受损的友谊,更在四个家庭心中播下了法治与安全的种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赵天
通讯员 沛法轩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