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约400年前,影园就已经有了“设计图”,绘制图纸的不是别人,正是影园主人、明朝扬州画家郑元勋。影园所在,本是郑元勋购置作为闲居之所。作为画家的他,决定自己设计一座心仪的园林。图纸绘制成功后,郑元勋找到了好友、造园家计成,二人一拍即合,影园很快动工,历时8个月竣工。
这座并不算大的影园,到底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广陵绝胜处:影园遗梦”团队负责人刘小玥告诉记者,这其中还有个小故事,开建前,书画家董其昌来到扬州,看到了郑元勋的图纸,大赞“得山水骨性”,喜爱至极,于是题赠“影园”二字。吸引董其昌的,是其坐落于柳影、水影与山影之间——选址于水中长屿之上,柳树环绕,是为佳景;北眺,可见平山堂。在郑元勋《影园自记》中就有描述:“但前后夹水,隔水蜀岗蜿蜒起伏,尽做山势,环四面,柳万屯,荷千余顷,萑苇生之,水清而多鱼,渔棹往来不绝……升高处望之,迷楼、平山,皆在项臂,江南诸山,历历青来……无他胜,然亦吾邑之选矣。”
椁翠亭复原设计图
入清后,郑氏家族逐渐衰败,影园也随之荒废。但即使如此,它仍然被评为“扬州八大名园”之一。《扬州画舫录》作者李斗就曾描述过:“遗址犹存……影园门额久已亡失。”最可惜的是,因为战火,影园最终于晚清时期被毁,仅存部分基座等。
一座小小的影园,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古人感慨的叹息声穿越时空,传到了当代年轻人的耳朵里,更引起了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师生的注意。“曾经灿烂的文化瑰宝不能就此被埋没!”刘小玥表示,2024年下半年,她和同学们就有了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复原影园的想法。他们团队先期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并数次前往影园遗址实地探访。整理巨量素材后,团队使用了3ds max软件开展各点位的模型搭建、位置确定工作。随后,将模型导入建筑可视化软件Twinmotion中,依据参考文献和实物模型图像确定景点位置放置模型,进行了地形搭建、材质制作、水体制作、植物配景等操作,并根据四时变化、日落月升等自然规律编辑好关键帧动画,处理后期画面美化等问题,最后导出分镜头视频。
3d-模型对比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郑元勋与计成历时8个月建成了影园,3D影园的“施工”,也花费了8个月左右。从廊道缓步“走”入,整个园林的亭台楼阁被包围在树影水影之中;推开花窗,满眼青绿之色……跟着“数字影园”的游览视角细细品味,这座小园子当年的风骨尽收眼底。
“接下来,我们还将聚焦更多历史上的扬州名园。”团队成员孔昕怡表示,团队将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还原更多文化瑰宝,园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力。
通讯员 王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胡林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