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个月大的张国郁来到了科尔沁大草原,从此便扎下了根。回忆起当时的经历,张国郁告诉记者:“从养母口中得知,我当时由上海儿童福利院集体坐火车被接送到通辽市。通辽当年叫哲里木盟,来的时候已经变冷了。我的身体非常虚弱,在临时儿童福利院短暂休整一段时间就被送到养父母家了。”
张国郁一家5口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姐是日本遗孤,二姐是父母收养的孤儿,而张国郁则是“国家的孩子”。最初,父亲为他起的名字叫张国育,寓意着国家养育的意思。等他上学后,就改为了张国郁,父亲希望他像小树苗一样,郁郁葱葱地成长。
35岁那年,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孩子的张国郁才从母亲的口中了解到自己的身世。他回忆说:“母亲跟我说,我不是她生的,是从上海过来的‘上海孤儿’,让我可以去找爸妈,但我告诉她,我不找!”为了报答养育恩情,张国郁在生活中尽心尽力地赡养母亲,在工作岗位上刻苦努力,成为环境监测方面的高级工程师。
“岁月流逝,落叶归根的愿望愈发强烈。我渴望回到故乡,寻找血脉的源头。”记者了解到,张国郁目前已经在内蒙古、浙江、宁夏等地的公安机关采血入库。他通过基因检测以及公安机关数据分析发现,自己的生父籍贯四川省眉山市,生母籍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
据张国郁透露,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南通市通州区有一位与他存在三代及以上亲缘关系的丁姓人士。目前,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正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比对线索,同时当地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也已展开走访调查,全力协助张国郁寻亲,希望能早日帮他实现团圆梦。
如您掌握相关线索,欢迎与我们联系:扬子晚报025-96096热线电话。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