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副主任 朱晔:子弹库帛书的返还,是我国在溯源和流转历史研究所构成的这样一个证据链的基础上,主动地就历史上流失文物,向对方提出,启动主动的追索一个案例,而且也是成功的一个案例。
据了解,二战以后,国际社会尝试通过国际条约的方式,防止文物遭受盗窃、盗掘和非法跨境交易,并促进返还原属国,目前主要有“1970年公约”,以及为补充1970年公约不足而制定的“1995年公约”。因在国际公约框架内,2014年之后被非法出口至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2019年被拍卖的消息一经传出,我国立即展开追索并于当年成功追回。然而,两个主要的国际公约,对我国追索历史上非法流失的文物,显得力有不逮。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专职研究员 钟鸣:它对公约在缔约国生效之前流失的文物,其实是没有溯及力的,包括1995年公约,这两个公约它都有不能溯及既往的一个局限性。
国家文物局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副主任 朱晔:1970年公约框架下,我们与27个国家签署了防止文物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的这样的双边协定。十八大以来我们已经成功促成了59批次218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2014年我国主导通过了《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这是中国首次在文物返还领域主导制定国际性规则。
编辑 : 顾冬梅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