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此修建了赏乐游玩的“长洲苑”;三国时,孙权在这里修缮“御亭”纪念父亲孙坚;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也在此接见过百官。唐代诗人白居易更是留下了著名的《望亭驿酬别周判官》一诗。千年以来,往来于运河水路上的离人骚客,从不吝啬于在望亭停泊时留下笔墨。在了解过望亭的历史后,游学队伍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一边品读古诗中的意境,一边游览大运河边的长洲古驿。长洲,这一苏州的古名,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刘沧的《长洲怀古》以凄凉感慨的笔调,诉说着往昔吴国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诗中,那明月高悬、潮水自来的景象,更添几分寂寞与苍凉,而李嘉祐的《自苏台至望亭驿》则从另一角度描绘了苏州的变迁。
如今,运河边修复了御亭、“吴门长洲”牌坊等,还将皇亭碑移至此处。细细阅读这些遗迹的历史变迁,看着运河上往来繁忙的船只,大家都不由感叹千年运河为苏州带来的繁华和兴盛。
参加活动的朝鲜族青少年尹序琛说:“我们在课本上学习到的诗词,今天能够身临其境,这让我对诗词中的意境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面对宽阔的运河和川流不息的船只,我感到很触动,也很骄傲,为我们拥有这样伟大的世界遗产而自豪!”
通讯员 王秋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