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采用“展览+互动+体验”的多元模式,通过科学家精神展、科普成果互动展等丰富形式,全方位展现江苏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其中,科学家精神展以精神谱系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了江苏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与创新精神;科普成果互动展则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体验项目,让高深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子建、东南大学教授张川以深耕科研一线的鲜活实践与深邃思考,深刻诠释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他们的分享既映照出科技攻关的艰辛与荣耀,更传递出“以科学之志,赴时代之约”的信念力量,激励青年学子在科技攀登之路上以理想为帆、以创新为桨,在探索未知、服务国家的征程中勇毅前行。
活动现场举行了多项重要仪式。省市科技、科协、在宁高校、全省科普基地向全体科技科普工作者代表们发出了宣传科普法的倡议;省市科技、科协、宣传、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为各类大赛的优秀选手和作品代表进行了颁奖;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围绕“科学与文学创意”签署产教合作协议;现场还发布了南京市第七批“文明实践伙伴”单位名单,至今已招募伙伴单位72家。
会场外的互动体验区成为活动现场最受欢迎的区域。南京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带来了20余件互动展品,其中包括一台智能机器狗和一台无人机。现场工作人员称,无人机作为新增互动展品具备拍摄和交互功能,为参观者带来全新体验。她说:“希望通过这些高科技互动展品,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与热情,从而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让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拉近了公众与科技的距离。”
“中华指纹天下先”,我国对指纹的认知与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江苏警官学院带来的创意指纹画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参与,他们用指尖蘸取颜料,在纸上点印出朵朵梅花,既体验了指纹的独特性,又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志愿者们通过指纹画、互动体验等形式,带领小朋友们观察指纹的细节特征,认识斗型纹、箕型纹等基本纹型,在趣味互动中播撒科学的种子。
“免费触摸海星啦!”在南京海昌海洋探索馆的互动展区前,记者看到许多小朋友正兴奋地体验着海洋生物触摸活动。该展区不仅有麦哲伦企鹅标本,还有水母、面包海星等。最受欢迎的要数可以让小朋友触摸的面包海星。工作人员特别提醒,虽然允许触摸,但要注意不要将海星翻转,因为它们在人工环境中很难自行恢复原位。这种互动体验既有趣味性,又能让小朋友们直观了解海洋生物的独特习性。
据悉,今年科技周期间的活动从贴近生活的实用科技展示,到沉浸式互动体验,再到充满奇趣的科学实验……活动实现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的全覆盖,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大众,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建设科技强省注入新动能。
通讯员 徐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闫春旭
校对 王丽丽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