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的四个建筑项目分别为:
励志社旧址,1931年建,是三座大屋顶、清代宫殿式风格的建筑,呈“品”字形排列,是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少有的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可承办体育、文化演出等各类群众性活动。建筑群由范文照与赵深设计,布局宏大,功能设施齐备,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包裹现代功能,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与设计自信。
南京夫子庙建筑群,1980年代后期建。1985年,南京启动古建筑群的修复与重建工程,尊重“庙寺合一”的历史格局与地块特征,充分融入原有历史环境。重建工程再现了明清时期南京的城市肌理与建筑风貌,使夫子庙成为当时国内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典型代表。
南京科技会馆,1983-1991年建,钟训正院士设计,该作品于复杂的历史环境中,通过肌理、轴线、尺度等设计处理,形成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生;在有限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挖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材料的潜力,达到形式与结构和空间逻辑的统一,是中国式现代建筑探索的成功典例之一。
中山陵孙科公馆(延晖宫),1944-1992年建。孙科公馆旧址在南京市共存四处,其中位于玄武区中山陵8号的一处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延晖馆”。该建筑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于1944年设计,砖混结构,楼高两层,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堪称其建筑生涯中的一件精致小品。此处曾为许世友将军居所,1992年加建别墅式客房,改造为东苑宾馆。
据了解,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工作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主持,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推介原则,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ICOMOS 20世纪建筑科学委员会《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办法的马德里文件(2011)》及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认定标准(2021年修订)》为推介标准,在公证处的全程监督下,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顾问与专家推介产生。自2016年9月至今,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共计向社会推介了十批1000个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
上午大会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金磊、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王新征联合主持。亚洲建筑师协会候任主席伍江在致辞中既肯定对历经十年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在中国建筑文化遗产赓续中的作用,同时认为它也为亚洲诸多国家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有力借鉴。马国馨院士则表示,20世纪建筑遗产的理念却需要阐释并展示,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与全国专家努力耕耘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能在文化强国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臧磊
校对 潘政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