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副主任医师刘洋接诊了小林,经过详细的散瞳眼底检查,确诊小林患上了飞蚊症;同时在他的右眼周边视网膜发现了一个"马蹄形"裂孔,万幸的是,该裂孔尚未导致视网膜脱离。
随后,眼科主任医师陈春生为小林安排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用激光在裂孔周围制造2-3圈“焊接点”(激光斑),在视网膜裂孔周边造了牢固的“堤坝”,防止液体进入从而导致视网膜脱离。激光治疗后,陈春生嘱咐他二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按时用药,小林表示一定会遵医嘱。
二周后小林回院复查,显示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平伏,恢复良好,他可以顺利参加高考。小林父母也长舒了一口气。
陈春生提醒,高度近视人群的视网膜相对更为脆弱,即便没有明显症状,也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尤其在过度用眼后出现飞蚊症加重、闪光感等异常时,更要及时就医,切勿因疏忽大意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刘洋介绍,全球近视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很多家长认为近视不过是“多戴一副眼镜”,事实上,高度近视的眼球会发生病理性改变,比如眼球被拉长、视网膜变薄、眼底组织萎缩等。据了解,正常眼球直径约24mm,高度近视者可能超过26mm。而高度近视者的视网膜就像气球吹得越大,橡胶层越薄。同时,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也可能出现营养供应不足。这些改变会导致视网膜裂孔/脱离、黄斑出血/萎缩、后巩膜葡萄肿、开角型青光眼等。
而“飞蚊症”可能正是视网膜求救的信号。刘洋提醒,并非所有飞蚊症都危险,但是新发的飞蚊症应至医院进行视网膜检查。如果黑影多年不变,随眼球转动缓慢飘动,大多可能是良性的“玻璃体混浊”,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随访。当出现突然增多的“飞蚊”、视野边缘出现“窗帘样”遮挡、视力突然下降或视物变形时应及时就诊。
刘洋指出,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多数不可逆,因此加强近视的防控格外重要,预防近视,从小抓起。建议家长带近视患儿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这就像给眼睛做“年检”,高度近视患儿适当提高检查频率。
通讯员 曹慧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