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故事以独一无二的见证者视角记录了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小到喜怒哀乐,大到包容生死:无奈做起电话销售的内向中年人、回乡也是回归真实世界的大厂人、用中文写作探索世界的意大利小伙儿、给陌生人写悼词的德国留子……作者在强调边界的当下打开自我,邀请人走进他们的生命,在情感疏离的时代勇敢地表达情感,分享对这个时代深刻复杂的体验。这些故事在迷茫和摇摆中寻找坚固的,在社会的理性系统中看见情感作用的空间,它们记录了人在世界上生活的多重可能性,以及理解的边界在头顶消融的时刻,每个人分享了自己寻找、感受世界的过程与生命体验,关于焦虑、失落、人生的虚无,还有爱、勇气与真实的联结。一切都关于人和人的生命力。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认为:“我们需要把日复一日的生活写出来,证明我们都活过、都在过。这些故事证明,在这样一个视频和图象的时代,文字依然是通向心灵、通向世界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文学依然让我们对自我和世界的基本认识和情感获得语言,让零散的具有形式,让朴素的生成意义,让平凡生命的底部延展开无尽的山高水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