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当心中暑!专家教你这么做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近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部分地区体感温度可达40℃以上。在这样的高温下,十分容易突发中暑,严重者甚至出现热射病。今天,本报特邀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中医师黄洋带大家了解高温天气下,如何有效预防中暑。
老人不舍开空调,在家中招“热射病”
7月8日,72岁的王奶奶独居在家,为省电费,舍不得开空调。当日下午,家人看望时发现老人瘫倒在床、浑身滚烫、意识模糊,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等危急症状。家人立即拨打120,将老人送往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入院检查显示,王奶奶体温达39.4°C,心率达126次/分,呼吸36次/分,血压降至90/74mmHg,被诊断为热射病,经过降温、补液等抢救,老人才转危为安。
黄洋医生介绍:“每到夏季,急诊科都会收治多例中暑、热射病病例,其中以老年人居多。”
到底什么是中暑?当长时间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后,体温调节功能出现异常,人体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会遭到破坏,从而引发头晕乏力、胸闷气促等一系列身体不适,这种情况称为中暑。
中暑按照症状轻重程度,一般分为三类: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通常表现为高热、昏迷、抽搐,并可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
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中暑?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会逐渐衰退。老年人的下丘脑温度调节中枢敏感性降低,往往会出现“身体已经很热了,但自己却感觉不到”的情况。加上老年人存在基础疾病多、身体含水量低等特点,一旦中暑往往更加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老年人为了节省电费,即使天气炎热也不开空调。等到家人发现异常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黄洋医生提醒,高温天气要关爱好家里的老人,比如最好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6℃左右,平常要多去看望照顾他们。
其他高危人群:
“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黄洋医生强调,长期在高温天气下户外作业的人群、长期在密闭且无通风空间内工作的人群,以及家中的小孩、患有基础疾病的群体,也都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中暑有哪些表现?
中暑的关键在于早识别、早治疗,身体会发出不同阶段的预警信号:
· 早期信号:在高温环境下,出现轻微头晕、头痛、乏力、多汗、口渴、恶心、注意力不集中、体温轻度升高等症状。
· 严重信号:体温升高至 38℃以上,同时伴有面色潮红或苍白、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脉搏加快、呼吸急促、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
· 危急信号:合并昏迷、抽搐等情况,说明病情已非常危急,必须立刻送医院抢救。
出现中暑症状该怎么做?
转移: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如树荫下、空调房),避免阳光直射。
散热:松开领口、袖口、腰带等束缚衣物,促进散热。立刻用冷水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处,或用湿毛巾、冰袋(用衣物包裹)敷在额头、颈部、腋下。
补水:可以给予少量多次饮水。
送医:若患者休息后症状加重,或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情况,应立刻送医院就诊。
酷暑高温怎样做才能防中暑?
中医将暑气归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一,是夏季的主气。暑邪容易伤津耗气。
饮食调理:在高温天气,我们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食同源食物,比如西瓜、绿豆汤、冬瓜汤、凉拌苦瓜等,通过饮食为身体消暑。其次,还可以饮用酸梅汤、苦丁茶、荷叶茶等茶饮。
中药预防:除此之外,可服用一些清热解暑、芳香化湿中药,可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如省中医院院内制剂银花清暑合剂,因口感偏甜,糖尿病病人慎用。
非药物疗法:如果出现了中暑,还可以通过耳尖放血、刺络放血、刮痧等非药物疗法清暑退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万惠娟
校对 潘政
编辑 : 盛媛媛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