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永锟做试验曾经受伤
“面部和手部受到不同程度的烧伤,在医院住了一个月。通过这件事也让我们注意到了孩子的安全问题,从此后禁止他从事此类危险的实验。”苏女士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可能受此“禁令”的影响,儿子有些叛逆,回家后将家里的一些电器比如电视机、手机等拆开,拆完后还装不上,搞破坏。
有意思的是,邻居们听说佟永锟的这项“爱好”后,还好心地将家里坏掉的半导体收音机、遥控器、烧水壶,甚至是换下来的旧手机等小电器送到苏家,给孩子练手。苏女士说,因为儿子老爱拆东西,他的同学可能知道了,有一个同学的手机屏幕坏了,找到儿子说,看看能不能帮他修一下。
没想到,儿子拿回来就开始拆,拆完以后发现里边好多小元器件什么的,立即喜欢上了,开始自己研究。“他还真帮同学把手机屏幕修好了,这也让他真正把注意力转移到维修上来。”苏女士说,刚开始也是反对的,维修不是要用到电嘛。经过多次沟通和尝试,他专用的电进行了电压调整,可以放心地让他上手了。
今年年初,12岁的佟永锟正式跟爸妈“谈判”,说想要一个学习桌。得到允许后,佟永锟选择购买了一张工业用的铁桌,专门放在阳台上。此后,他今天买一个小镊子,明天买个小工具,一点点把工具攒起来后,开始了自己的维修生涯。
“全是他自己的零花钱,比如过年存下来的压岁钱。显微镜、热风枪、电烙铁等专业维修设备,需要花大几百块钱的大件,我们就掏腰包支持他。”苏女士对记者说,孩子喜欢捣鼓,我就支持。
专程前往深圳见“偶像”,天天泡在学校跟杨老师学维修
佟永锟修手机的视频火了后,就有维修领域的 “大咖” 主动关注了他。“杨长顺老师是维修界大神,也是我儿子的‘偶像’,我们后来跟他取得了联系。”苏女士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她后来才了解到杨师傅也是从小就喜欢拆解家里的各种电子设备,虽然常常拆了装不上,但他依旧乐此不疲。后来,他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自己的热爱,成了一名电子设备维修员,精通从家电到手机等各种设备的维修,成为业内的顶尖高手。
“当时有人在杨老师的评论区喊话,说有一个小孩是维修界的什么‘先天圣体’(网络流行语,指的是在出生时便拥有超凡体质的人),说的就是我儿子佟永锟,然后他就注意到我们了。”苏女士对记者说,7月5日,她带着儿子从老家来到深圳,专程前来拜访杨长顺。
佟永锟到深圳
苏女士称,儿子非常喜欢深圳,现在正在杨长顺开设的维修学校里学习维修电子器件,一待就是一整天。“坐在座位上操作,一弄就是一整天,连吃饭也是在操作的桌子上吃的。我作为一个成年人都不可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看着他这么有耐心,我是既心疼,又欣喜。”苏女士对记者说,杨长顺还专程面对面地指导儿子,规范一些维修及拆解的动作等等。这让儿子非常兴奋,学起来也格外卖力。跟着杨长顺学习手机等电子产品维修的人不少,但佟永锟却是唯一一个未成年人。
苏女士说,儿子虽然年龄最小,但其他学习时间较久的学员纷纷对儿子点赞,称赞说,“这个小孩真能坐得住,技术比我们学了挺长时间的还要好。”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经常会拆解最新上市电子产品的杨长顺,仅抖音粉丝就有191万。
视频中他蹲下身子,手把手指导这位小粉丝,更让这位小粉丝激动不已。
他的想法变了,未来想向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到了深圳,作为一名电子维修爱好者,必须要逛一逛华强北。苏女士对记者说,她带着佟永锟逛了逛当地的电子市场,还参观到一家专注工业自动化控制与驱动技术的公司,这对儿子的触动太大了。
“这家公司被人叫‘业内小华为’,涉及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我儿子进去参观了以后,他知道自己不能仅仅局限于修手机,而是要创新。”苏女士告诉记记者,该公司的接待人员跟儿子聊了一番后,儿子说自己的想法变了,现在只是把喜欢的先研究下去,再慢慢往人工智能那方面转,要搞创新,包括要研究那些软件,可能对他以后有帮助。
佟永锟参观电子产品
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佟永锟说,在参观完高科技公司后,太震撼了。
他现在就是想把维修一些电子元件之类的工作做好,以后要做一些那种大电器、电机、工业控制之类的东西。“就是做那些高科技的东西,什么汽车、电梯,包括地铁、飞机等等各行各业能涉及到人工智能的这些技术,我现在越来越感兴趣,以后会往这个方向学习。” 佟永锟用稚嫩的声音对记者说起自己未来的规划。
“我经常跟儿子开玩笑,我说哪怕你考倒数第一第二,妈妈也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给你开家长会,不让你丢脸。我和他爸爸是初高中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在一起,彼此了解。想到现在的孩子压力大,再加上他上次受伤以后,我们就想着只要他健康成长就行,别的都不重要。” 说起自己的教育观,苏女士笑称,她和丈夫对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不是特别在意。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建明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