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南通崇川经济开发区:夏日品书香 非遗润童心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夏木扶疏,蝉鸣声声,正是万物热烈生长的时节。为让未成年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收获成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崇川经济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山港桥社区联合八一小学,组织辖区青少年学生、邀请新业态群体子女共同开展“七彩的夏日——夏日品书香,非遗润童心”暨“茉莉花开·艺通江海”文艺直通车文化主题活动。通过“阅读+非遗”的创新推广模式,展示非遗文化,点燃阅读热情。 

 

讲非遗故事,触摸文化脉络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山港桥社区邀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剪纸艺术传承人李海烽老师到现场,活动伊始,他一边飞速地操控着在红纸上游走的剪刀,一边向现场的孩子们讲解中华民族的剪纸文化,讲述剪纸从汉代“镂空刻花”到现代艺术创新的千年变迁。现场展示剪纸作品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有寓意吉祥的“福字团花”,有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还有再现传统节日的“端午龙舟”“中秋赏月”。孩子们在光影流转的作品中,了解着剪纸里的民俗故事,感受祖先们“以剪代笔、以纸为帛”的生活智慧,让文化自信在心中悄然生根。 

 

传匠心技艺,感受指尖童趣

在李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现场的孩子们变身小小匠人,开启剪纸创作之旅。教学从最基础的“对称剪法”起步,李老师展示如何折纸、定线、下剪,让孩子们在咔嚓声中掌握“阴剪”“阳剪”的奥秘。从简单的剪“五角星”入手,在场的学生们拿起纸张跃跃欲试,剪纸过程中碰到难题互相讨论、互帮互助,在李老师耐心的讲解和示范下,一张张红纸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一张张精美的图案。参加的学生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既动手又动脑,既了解了传统文化,又懂得了剪纸技艺,体味到了的‘匠心’的真谛”。李老师用自己的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将传统的剪纸技艺化作文化力量,悄然播撒进孩子们纯真的心田,让民族技艺的种子,在童稚的指尖生根、发芽。 

 

品夏日书香,寻觅智慧星光

活动现场还为孩子们发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里的中国》等精选书籍,大学生志愿者将带领大家朗读经典片段,在“非遗+阅读”的奇妙体验中,让文字与技艺相互映照。蝉鸣声声,树影婆娑,孩子们端坐着,指尖摩挲着书页的墨香,耳畔流淌着志愿者声情并茂的诵读。那些书页间沉睡的古老技艺、匠人故事,仿佛被朗朗书声唤醒,与眼前精美的剪纸作品悄然对话,这一刻,静态的剪纸艺术在文字的解读中变得鲜活,而书本里抽象的文化符号,也在指尖的技艺里找到了生动的注脚。阅读与剪纸,两种看似不同的文化载体,在此刻交织融合,这种文字与技艺的碰撞,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剪纸文化的理解,更让阅读从单纯的文字接收,变成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追寻。

此次“非遗+阅读”活动,不仅让青少年们在实践操作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更通过阅读领略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下一步,崇川经济开发区将持续以阅读为纽带,构建交流互动、代际传承的文化空间,激发未成年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通讯员 杨晨

校对 石伟

编辑 : 盛媛媛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