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九乘组此前开展试验画面。(央视新闻报道截图)
未来不仅能地外生存,或许还能月球种菜
“第三阶段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件是氧气和乙烯更高效率的生产和转换。”姚颖方介绍,这一次项目实验仪器跟着天舟九号进入中国空间站,有更清晰和深入的目标。“之前我们采用的是太阳能电池驱动来产生催化,但这一次我们升级了,将直接使用光催化二氧化碳和水,将它们转化成乙烯和氧气,这是我们做的第二个系统。第三个系统则是升级燃料的储存。考虑到乙烯实际上还是气体,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储存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这一次想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液态物质甲酸,这样可以方便二氧化碳的储存和利用。”
记者从南京大学了解到,“地外人工光合作用项目”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牵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志刚和杨孟飞的指导下,南京大学组织现工院、物理学院等多个院系的师生科研力量,共同组成了研发团队。未来,项目还会开展第四阶段、第五阶段的研究,持续深入。
越来越清晰的目标,让我们看到了地外生存的更大可能。“不仅是地外生存或是星际旅行,我们中国人都喜欢举例子的‘月球种菜’未来也是可以想一想的,可能性挺大!”姚颖方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石伟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