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与专业成长
问:作为学科带头人,您在教学中如何实现“教书”与“育人”的融合?请举例说明您的特色教学方法。
陶老师 :实现“教书”与“育人”的融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我用心钻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用心研究学情后,总结出以下特色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背景下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如在《做学习的主人》一课中,可以创设去时间诊所,让时间博士给有拖延症的学生把脉,给出合理的建议。让教学有童趣,有实效。
2.项目式学习 :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社会调研或志愿服务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调查当地社区的文化传承情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保护建议。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能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比如项目式学习“一粒米的伟大使命”借助“一粒米”,一系列绘本为载体,让学生与稻谷一起成长,珍惜生命中的馈赠,努力追寻生活的美好,能够从思想认知到亲身体验,身体力行地感悟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
3.体验式教学 :通过活动体验,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让学生能链接自己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强化规则、纪律、秩序、诚信、冲突解决等教育。老师给所选的绘本写导读,挖掘每本绘本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设计“每日小德育体验活动,每月大德育体验活动”。
4.馆校合作:把学生带出去,去场馆里上思政课,充分利用东莞的本土资源,把思政教学落到实处。每个学生都有“励行莞城”的研学手册,学生每去一个场馆,就可以积累印章,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成长。例如带学生去东莞市人民公园,使红色基因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的强烈共鸣。
5.家校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鼓励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品德教育中来。思政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来挑选有丰富经验的家长来课堂现身教学,形成教育合力。
6.多元评价 :以“增值性评价”为突破口,多元评价促发展。让核心素养可观察、可测量。既要关注学生认知的深度,也要滋养其价值认同的成长。
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探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密码,我一直在努力着。
最美家庭与职业平衡
问 :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对您的教育理念是否有影响?家庭氛围如何反哺您的教育工作?
陶老师 :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对于我这样一个拥有25年班主任经验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荣誉与认可。这个称号不仅代表了对我和家庭的高度评价,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我作为教育工作者,把核心价值观播撒在家庭中的行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把家庭建设好,才能让家庭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优势,各自精彩。
家庭氛围对我教育工作的反哺,体现在四个方面 :
1.爱的支撑
我的公公婆婆操持家务为我免除后顾之忧,温馨家庭成为情感“充电站”。我将这份温暖转化为教育能量——以积极心态感染学生,帮他们建立自信。这些育人故事收录于《小绘本 大教育》,成为润泽心灵的素材。
2.家风示范
家训“崇德明志”引领家庭成员逐梦:老人投身志愿,爱人深耕科研,我专注育人。这种“各美其美”的成长状态,成为鼓励学生树立理想的鲜活范例。我常说 :“像老师家人那样,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
3.沟通智慧
践行“非暴力沟通”让家庭关系和谐:少评判、多倾听,用“观察 + 感受 + 需求”式表达化解矛盾。这套方法迁移到校园,我学会蹲下来倾听学生,化解学生背后的孤独,用“我们一起想办法”替代对家长的指责,让教育同盟更有温度。
4.共长文化
家庭会议的“致谢环节”,让成员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成长。我将这一模式带入班级 :设立“夸夸墙”、开展“小组共学”,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互补。去年,学生自主模仿家庭会议,开展围圈主题班会,解决值日纠纷,让我看到教育的“自生长”力量。
家庭与教育如镜面相映——我在爱中汲取养分,又将这份力量播撒给更多孩子。全国“最美家庭”这一称号推动我在教育道路上不断前行,促使我将更多关于爱、尊重、责任等方面的理念融入教育 教学当中,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家精神。
教育洞察与未来展望
问 :您认为当前教育最需要关注的痛点是什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如何应对?
陶老师 :家长对孩子期望与孩子能力不匹配是常见问题,主要表现为 :
期望过高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超出孩子实际能力,使孩子压力巨大、焦虑不安。
忽视差异、爱攀比 :家长忽略孩子个体差异,盲目从众、攀比,让孩子产生羞愧心理,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拥有美好。
过度关注成绩 :家长只看重考试成绩,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社交及实践技能等全面发展。
控制欲强、沟通不畅 :亲子沟通存在问题,家长控制欲强,孩子压抑不愿表达真实想法。
家长成长缓慢,甚至止步不前。用老方法解决孩子成长出现的新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
促进家校沟通 :教育者搭建家校桥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保持沟通顺畅,让双方了解孩子情况,调和不切实际的期望。
提供个性化反馈 :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提供详细反馈,让家长看到孩子全面发展,不唯成绩论。
提升育儿水平 :开展家长培训和讲座、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儿童成长规律,科学调整期望值,提升家长素质。尊重孩子,无条件爱孩子,多和孩子商量,理智沟通,了解孩子,和孩子和解,读懂孩子这本复杂的“书”。
倡导多元智能理论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孩子兴趣潜能,让家长认识到成功不止于学业成绩。让孩子自我接纳,自尊自信。
建立支持系统 :为困难孩子及家长提供辅导、心理咨询等资源支持,助力克服挑战。找出孩子自身的优势,自身成长的资源,让孩子提升自我效能,有掌控感。
鼓励自我评估与目标设定 :教导孩子自我评估、制定可行目标,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焦虑。
教育者应始终以儿童为本,发掘孩子潜能,让其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实现自我完善与超越,在家长期望和孩子能力间找到平衡,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陈伟玲)
校对 石伟
编辑 : 盛媛媛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