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长斑纹鲜明的是鱼爸爸,腹部圆润银白明显的是鱼妈妈。”小宇兴奋地指着一条腹部饱满的斑马鱼,声音里满是收获的喜悦。在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实验室里,孩子们化身“生物侦探”,跟随学院“生动一小时”微志愿服务团队大学生志愿者探索生命的奥秘。在“心跳微观世界”环节,小宇小心翼翼地将一条近乎透明的斑马鱼幼鱼放置在特制载片上。志愿者大哥哥帮他调整好显微镜焦距,斑马鱼那颗微小鲜红的心脏瞬间跃入眼帘,正强有力地、有节奏地搏动着。“心跳像打鼓,每分钟跳动61下!”小宇罕见地主动拉着身旁大学生志愿者的手,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发现,并专注地将观察结果一笔一画记录在实验报告本上。
“通过科学观察、动手操作,能够提高孤独症孩子的专注力和唐氏孩子的互动欲,这是生命教育与潜能开发的完美融合。”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季凌燕表示。志愿服务团队还在南通大学校史馆,专门为特殊儿童门设计了“触觉+视觉”双轨导览,在定制图册上拼贴历史照片,了解高校科研成果创新历程。为期三天的夏令营,通过精心设计的科学探索、历史感知与情感解码三重维度,为特殊儿童开启了认知和探索世界的温暖通道。结营时,孩子们紧紧攥着结业证书,主动向志愿团队师生道谢。“孩子回家以后会主动给小鱼喂食,这是社交上的突破!”一位母亲在活动后激动地反馈。
在我国,孤独症、唐氏综合征等特殊儿童群体人数超600万,他们面临着“现实融入”与“心理成长”的双重困境,亟需社会关注与专业支持。南通大学“生动一小时”微志愿服务团自2011年成立以来,创新性的提出“一小时微服务”理念,即一次参与、一个小时、一生守护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团队持续开展特殊儿童社会融合训练,如引导乘坐地铁、体验超市购物,以及靶向康复活动和心理疗愈支持等,为特殊儿童铺就融入社会之路。十四年间,团队累计开展活动逾1500次,服务对象超万人次,获得了全国水运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南通市“江海20年”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南通市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打造了全国心智障碍儿童帮扶的高校样板。
通讯员 范苏 陈虹
校对 石伟
编辑 : 盛媛媛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