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桃花坞》以现实主义笔法,聚焦抗战时期苏州桃花坞地区两户知识分子家庭的命运,讲述了他们在抗日烽火中的患难情谊与情感联结,勾勒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成长轨迹。小说从独特视角展现了苏州地区抗战时期的文脉传承,通过大历史背景与细腻生活细节,塑造出鲜活的桃花坞人物群像,彰显了中国人的精神探索、民族气节、人生追求、生活状态与价值坚守。
作者王尧分享了创作初衷与主题思想,他提到创作灵感源于家族记忆中战争创伤的细节,希望借此作品致敬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精神传承。
在现场进行的系挂书签环节之后,著名作家毕飞宇、李洱、徐则臣、何平、苏州大学教授季进、《桃花坞》作者王尧等围绕《桃花坞》展开深入对谈。徐则臣不仅在对谈中分享了对作品文学价值的见解,还特别提到《桃花坞》充分展现了学者式小说的风貌与魅力,其将历史真实与虚构巧妙融合的笔法,能让读者在品味精彩情节的同时,获得苏州历史文化的启迪。毕飞宇从文学创作的专业维度,结合自身经验,对小说的叙事结构、人物刻画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剖析,为在场观众理解作品提供了深刻视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潘政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