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儿童文学是良心中的良心”,祁智《方一禾,快跑》获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7月25日,江苏文坛再传喜讯,祁智《方一禾,快跑》获得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于1986年设立,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文学奖,也是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最高荣誉。江苏作为全国儿童文学重镇,已连续12届入选该奖获奖名单,22部作品先后获此殊荣。本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共有18部作品获奖,江苏省著名作家祁智《方一禾,快跑》名列其中。

据公开资料,《方一禾,快跑》讲述了男孩方一禾在遭遇妈妈长年卧病在床、爸爸突然离世的家庭变故后,没有被厄运压倒,而是鼓起勇气顽强生活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少年乐观向上、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祁智,听他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这是我三十多年前做记者时采访到的一个真实故事。”祁智告诉记者,他所有作品都源于真实生活,他的创作始终遵循母亲的教导:“看见什么写什么。”

方一禾的原型是1993年他在青岛采访的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杜瑶瑶。在《方一禾,快跑》的后记《生命如歌》中,他和盘托出“方一禾”原型的人生故事:

一个8岁的小女孩,暑假里爸爸在她和妈妈面前去世。妈妈患有顽固性类风湿性心脏病,需要住院治疗,但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医院便帮忙设立了家庭病床。我见到小女孩,是在半年后的早春。每天,小女孩做早饭,狂奔去医院拿盐水瓶,然后喂妈妈吃早饭,狂奔着去赶公交车;傍晚下公交车,狂奔着回家做晚饭……

这样的生活,即使大人也会觉得艰难,但当祁智问她“累不累”时,他得到了一个触动他心弦的回答:“我是为妈妈跑的呀,”小女孩笑着说,“我要为妈妈跑一辈子。”

这让祁智想到自己照顾病重母亲的经历。但出于一个作家的谨慎,他一直忍着没有动笔,而是将这个故事搁在心里三十年。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他远远地注视着女孩的成长,看着她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到南方工作;同时,也一直有意识地采访学校、家庭和孩子,获得了更多的故事。

从真实故事到虚构文学的转换,如何铺排清楚情节,考验作家的能力。祁智坦言:“之所以迟迟没有动笔,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一些细节我没有想明白。”在他看来,“儿童文学不是闭门造车,想不明白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回到学生中间去”。去年,祁智去听了一位数学特级教师的公开课。在这堂课上,他听到了“莫比乌斯环”,这让他眼前一亮。书中,“方一禾”看上去没有悲伤,但他对父亲的思念,让他认为父亲去了世界的另一面,那是他怎么走都走不到的一个地方。但“莫比乌斯环”的出现,解除了他的这个心结,只要将这个“莫比乌斯环”扭动一下,他就可以走到世界的另一面。对他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慰藉。

理顺了这一点,去年春节,祁智一气呵成,将这个故事写了出来。

“方一禾”的经历底子里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如何将这个故事讲好,是很有难度的。祁智说,“保留悲伤本来面目,又不能沉浸其中。再多的磨难都是过去,未来向前,把握这个度有很大难度,同时在写作时,还要警惕贴标签式写作,而要追求文学叙事与表达。”祁智拒绝将“方一禾”的苦难包装成励志故事。在一次活动中,主持人问:“如何让孩子从这类作品中获得力量?”祁智的回答朴素却深刻:“文学不是答案,而是一面镜子。当孩子看到方一禾在奔跑,他们会想起自己为家人做的每一件小事,这就是共鸣。”

《方一禾,快跑》于2024年发表后,好评如潮,很快成为很多学校指定的课外读物,同时也入选包括2024年中国好书在内的诸多文学榜单。

从事儿童文学近30年,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国家图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对于儿童文学,祁智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坚持,他说:“儿童文学不只是埋头讲故事。文学是人类的良心,儿童文学是良心中的良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附:

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名单

(以作品名称首字拼音为序)

编辑 : 王丽丽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