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商品住宅层高3.1米起!江苏住宅设计新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近日,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出炉”,一系列聚焦民生痛点、提升居住品质的新规浮出水面。虽然还在《征求意见稿》阶段,但能看出相关部门紧扣“好房子”建设目标,在居住空间、适老适幼、安全便利等方面做出显著优化。
居住更敞亮:层高净高全面提升
《征求意见稿》中最直观的变化是居住空间的“扩容”。新建商品住宅层高门槛从2.8米提升至不低于3.1米,保障性住房也要求不低于3.0米。卧室和客厅的室内净高底线从2.5米抬高到2.6米。这意味着未来江苏的新房将普遍告别压抑感,空间更通透、舒适度显著提升。对于安装地暖或中央空调的家庭,层高要求更是达到3.15米,彻底解决设备安装可能带来的空间挤压问题。
阳台作为重要的生活休闲空间,《征求意见稿》要求设在起居室或卧室外的阳台净深不小于1.5米,比旧标准增加了0.2米,为家庭休闲、绿植摆放提供了更充裕的空间。
一老一小更安心:无障碍与安全细节拉满
《征求意见稿》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安全便利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今后新建住宅的卫生间,坐便器和淋浴器旁必须设置扶手或预留安装条件,大大降低老年人洗澡如厕时的滑倒风险。
要求住宅设计“满足全龄使用和无障碍居住生活需求”,室外活动场地强调老幼复合与代际融合,至少一半活动面积需满足冬至日2小时日照。场地要求平整、防滑、防冲撞,并配置监控设施。
住区内的无障碍机动车位配置比例从不少于总车位的0.5%提升至1%,并要求优先设置在住宅门厅附近。
公共出入口、走廊、楼梯间、电梯厅以及家里的厨房和卫生间地面,必须采用防滑铺装,静摩擦系数不得低于0.6,雨天或湿滑环境下行走更安全。户门内外、厨卫阳台与相邻空间的地面高差被严格限制在1.5厘米以内,并需斜坡过渡,轮椅通行和防止绊倒更便利。
生活更便利:厨房升级、收纳优化、归家体验提升
现代生活需求在新标准中得到充分响应。厨房预留“未来选项”,厨房设计必须为直饮水、洗碗机、蒸烤箱、厨余垃圾处理器甚至水浸报警器等设备预留安装空间及相应的水电接口,为智能化、清洁化厨房生活铺路。
《征求意见稿》还对住宅入口必须设置过渡空间(玄关)等细节做出要求,明确要求满足换鞋、收纳、清洁等核心需求,解决回家“一地鞋”的杂乱痛点。鼓励在住区主要入口设置进深不小于6米的缓冲空间,打造多层级公共空间体系(入口大堂、景观庭院、单元门厅),提升归家体验的安全感与品质感,让业主归家更有仪式感。地下单元门厅的装修标准向首层看齐。
同时,要求套内集约化设计储藏空间,明确入口处壁柜、卧室壁柜的合理尺寸,并提倡为行李箱、婴儿车、轮椅等大件物品预留收纳空间,鼓励设置独立家政间(净宽不小于1.5米)。前瞻性地提出鼓励在住区预留无人机起降场和配送接收点空间,为未来“快递从天而降”做好准备。
聚焦“好房子”,引领高品质居住
此次《征求意见稿》删除了关于100米以上超高层住宅的特殊条款,响应了国家层面对住宅建筑高度的限制和江苏省加强高层建筑管控的要求。同时,大幅增加了对成品住房装配化装修、绿色低碳技术(如太阳能、地热能应用)、海绵城市建设、地下车库品质提升等方面的引导和规定。
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征求意见稿》是落实国家和江苏省关于建设“好房子”、提升住宅品质要求的具体行动。聚焦民生关切,从市民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入手,通过提高设计底线、预留升级空间、强化安全保障,旨在为江苏百姓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绿色、更智能、更耐久的“好房子”,引领住宅建设向高品质和高质量发展迈进。目前正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待完善并正式发布后,未来江苏“好房子”更值得期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宇轩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