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南京大屠杀编史组成立。图为1984年11月,编史组成员在中山陵5号东郊宾馆合影。
1985年8月15日,纪念馆建成开放。
1994年12月13日,纪念馆首次举办“南京各界人士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仪式”。
纪念馆一期俯瞰图(1995年摄)。
2000年1月24日,南京社会各界冒着纷飞的大雪,在纪念馆举办抗议日本右翼势力在日本大阪国际和平中心举办“20世纪最大谎言——南京大屠杀彻底检证”集会。
2004年3月1日,纪念馆在全国率先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图为免费开放当天的观众。
2005年,纪念馆启动三期工程。图为纪念馆三期工程设计师何镜堂院士(左二)介绍纪念馆的空间设计。
2007年2月27日,俯瞰三期工程东侧施工现场。
2014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纪念馆隆重举行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图为2018年12月8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为“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碑”揭幕。
2017年12月14日,经过一年多策划、改造的“南京大屠杀史实展”首次震撼亮相。
三期建设完成后的纪念馆。
2018年9月21日,来自全球各地的103位外国政要、前政要及和平人士在纪念馆参加国际和平日主题纪念活动。
2022年8月15日,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图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为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颁发证书。
2023年,纪念馆“打造‘六个一课’,讲好国家公祭仪式举办地‘大思政课’”入选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示范项目。图为“入伍一课”教学现场。
2023年10月14日,纪念馆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举行“中国‘慰安妇’永恒的证言”项目上线暨“‘慰安妇’力量之柱”雕像捐赠仪式,又一座“慰安妇”主题雕像落户南京。
2023年12月13日,纪念馆举行“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
2025年3月27日,中日紫金草合唱团在南京同台歌唱。
两个小朋友聚精会神地看纪念馆留言墙。
进展厅前,一位妈妈停下来为孩子系上红领巾。
纪念馆和平广场,一棵枫杨树中放置了音响传导设施。一对老夫妻坐在枫杨树下聆听《南京难民合唱曲》《感同身受》等音乐。
近百位法国老人参观纪念馆。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中,一位父亲蹲下身,向孩子讲述历史。
志愿者为观众发放菊花。
校对 胡妍璐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