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15日,在法国首都巴黎的地铁列车上,一位乘客阅读当天出版的《巴黎人报》上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的报道。新华社记者宋立东摄
50多年来,阿克巴尔见证了报纸的逐渐衰落。“我1973年刚到这儿的时候,巴黎有35名到40名我这样的卖报人。”阿克巴尔回忆说:“现在只剩我自己了。”
每天卖报纸的收入一半归阿克巴尔,但当天没卖完的报纸他不能退还报社。他说,如今他往往8小时只能卖出20份《世界报》,因为“现在全是电子化的(产品),人们更喜欢刷手机”。
阿克巴尔说,互联网时代到来前,报纸上市的1小时内他就能卖出80份。“以前的日子里,人们会围着我要报纸,现在我得追着顾客跑才能卖出去一份。”
7月5日,两名女子在法国巴黎圣母院前自拍。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在他看来,以文艺气息著称的巴黎左岸也不复昔日景象。“以前这儿到处是作家、出版商,还有演员和音乐家。这个地方曾经有过灵魂,现在不过是个旅游景点。”
不过,阿克巴尔依然享受卖报纸的乐趣,想一直卖下去。“我有卖报纸的特别方法。我开玩笑逗乐人,我表现得积极主动,创造一种氛围……我努力走进人们内心,而不是(盯着)他们的钱包。”
附近街区的居民习惯了每天看到阿克巴尔。一名上世纪60年代迁居此地的女子说,自己好像和阿克巴尔“一起长大”,“他像个兄长”。
当马克龙还是一名学生时,也曾从阿克巴尔手里买过报纸。(袁原)
编辑 : 江音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