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从“怕动”到尝试打羽毛球
上小学3年级时,180斤的体重让吴圣宇成了同龄人眼中的“小胖墩”。生活习惯本无异于他人,唯一的不同,是他总因体重而“怕动”。体育课跑步测试永远是最后一名,同学邀约打球,他总找借口推脱。“那时候不觉得胖有什么不好,就是觉得动起来累,不如坐着舒服。”吴圣宇回忆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带着吴圣宇走进了羽毛球馆。推开羽毛球馆大门,眼前的景象瞬间吸引了他。绿色塑胶场地上,人影穿梭,白色的羽毛球如飞鸟般轻盈掠过,“砰砰”的击球声、教练的指令、孩子们的欢笑交织在一起。教练递来球拍问吴圣宇:“要不要试试?不用跑太快,能接到球就行。”
第一次握拍的感觉,吴圣宇至今记忆犹新。球拍轻盈,防滑胶套蹭着掌心微痒。教练教他“颠球”,羽毛球总是“不听话”,没几分钟他已汗流浃背。但奇怪的是,他不觉得累,反而憋着一股劲儿。“别人能颠十几个球,我为什么不能?”那天,吴圣宇主动对妈妈说:“我想报这里的羽毛球培训班。”妈妈愣了一下,笑着应允道:“只要你能坚持,妈妈就支持你。”
不惧挑战,体重反弹后选择重新出发
打球期间,吴圣宇曾成功瘦身,但体重的反弹让他猝不及防。2020年,羽毛球馆关闭,训练中断,他的体重开始不断反弹。重返球馆后,吴圣宇发现自己跑上几步便开始气喘吁吁,连最擅长的扣杀也失去了力道。一次示范网前扑球,落地不稳险些摔倒。“那时才真正意识到,太胖对身体不好,更可怕的是,它会让我离羽毛球越来越远。”如今,吴圣宇重新投入训练和健身。“减肥不是为了在乎别人怎么看,主要是为了能在球场上多打几年羽毛球。”简单的话语,藏着他对羽毛球沉甸甸的挚爱。
用实力打破偏见,赢球就是最好的回应
“你这么胖,肯定打不好球。”部分学员对吴圣宇有些偏见。有次去外地参加比赛,对手看到吴圣宇的体型后面露不屑,却被他凌厉的扣杀和精准的吊球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我不需要向谁证明什么,拿起球拍赢球,就是最好的回应。”吴圣宇说。
吴圣宇更在意用自己的经历提醒他人,他坦言,260斤的体重源于自己“管不住嘴、不够自律”。“很多人总说没时间、太难,其实是没下定决心。”训练结束后,他常与学员和家长分享经验:“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不然像我一样反复折腾。”
比体重变化更大的是性格的蜕变。儿时的吴圣宇极度内向,有些沉默寡言,羽毛球为他打开了心扉。球馆里无人嘲笑他,只有热情的邀约:“吴圣宇,组队打球啊!”赢球时的欢呼、输球时的鼓励,让他融入其中。
上初中时,教练见他球技扎实,让他带着其他学员一起训练。如今,他已是经验丰富的教练,经常带着学员参加各种赛事。“不为名次,只为感受赛场氛围,学会胜不骄、败不馁。”看着学员们在场上奔跑拼搏,他仿佛看到当年那个“怕动”的自己——正是在一次次挥拍中,他找到了自信与快乐。
“能把打羽毛球当职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如今,吴圣宇既是羽毛球教练,也是一名自媒体博主。吴圣宇分享的视频里,“胖子打羽毛球”的反差感吸引了大量观众。一个260斤的教练,讲起球技头头是道,打起球来灵活得不像“重量级选手”,偶尔还会自嘲“我这肚子就是天然的护具”。
“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这份热爱和身边人的支持。”14年的羽毛球情缘,从一次减肥契机变成终身热爱,吴圣宇只要拿起球拍,站上熟悉的球场,他眼中的光芒就从未熄灭。实习生 姚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严静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