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不仅可以把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该保护的区域保护起来,还能把发展同保护矛盾突出的区域管起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杨凯介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后,省委、省政府结合江苏特点印发《江苏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省生态环境厅配套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分区管控全链条管理,初步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同步建成“江苏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综合服务”平台,努力实现管控规则“一手清”、研判结果“一键查”、政策文件“一库览”、企业在线“一站服”。坚持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目标,将全省国土空间划分为4570个管控单元。其中,陆域4268个单元,海域302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制定差异化、精细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明确准入要求、规范开发行为。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以来,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明显改善,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水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十四五”以来,江苏省国考断面年均水质已连续3年达到优级水平,2025年1—8月,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为92.4%,继续保持优级水平;长江干流江苏段总体水质为优,12个干流国考断面水质均符合Ⅱ类标准;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水质总体为优,沿线各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好于Ⅲ类;主要入海河流90.9%的国考断面水质达Ⅲ类及以上,无劣V类水质断面。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中向好,PM2.5年均浓度连续4年以省为单位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25年1—8月,PM2.5平均浓度继续保持改善。全省生态质量保持基本稳定,生态质量评价连续4年为“二类”。对水质极度敏感的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中国淡水蛏、背瘤丽蚌在全省多地检出;沙家浜湿地的鸟类从69种增至180种等,都标志着江苏省自2020年以来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生态韧性进一步增强。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