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世界心脏日|发病两极分化,27岁小伙也心梗!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图源 视觉中国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别让心跳漏拍”。记者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大型健康咨询活动中了解到,心脏疾病已非老年人专属,它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中也越来越常见。相关专家提醒,远离“伤心”事,从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和定期体检开始。

“心脏疾病的发病两极分化,八九十岁的老年人多,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患者也不少。”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航指出,如今年轻人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忽视体检,二是自恃年轻、过度消耗身体。就在记者采访前一天,张航主任所在科室就接诊了一位二十多岁的心梗患者,令人扼腕。“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熬夜、饮食不规律、高热量饮食、长期精神压力,这些都在悄悄侵蚀他们的心血管健康。”

在门诊中,张航主任时常会遇到一些看似“不胖”却指标异常的患者。“有些患者看起来不胖,但一查血脂、血糖、尿酸都偏高。这其实是代谢综合征的典型表现,说明全身代谢已经出了问题,”她解释道,“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它会持续损害下游的重要器官,心脏、大脑、肾脏等都容易受到影响。”

27岁的年轻小伙小方(化名)就是不久前张航主任接诊到的这样一位患者。他因持续性胸闷胸痛两小时来院就诊。“其实他并没有家族史,体型也不算很胖,但细问得知平时不爱运动,常把饮料当水喝,工作以文案为主,长期久坐。”张航回忆,“幸好小方察觉不适之后来院非常及时,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记者了解到,从确诊到血管开通,医务人员通过急诊绿色通道抢救只用了半小时。“由于处理及时,患者恢复得很好。”但专家强调,这个病例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心梗已不再是“老年病”,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定期的体检筛查至关重要。

张航主任同时提醒,不仅是心梗与心绞痛,当前整体心脏疾病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心脏的构造非常精密,好比一个房子:有负责供血的‘水路’(血管),有指挥跳动的‘电路’(传导系统),有保证血流单向的‘门’(瓣膜),还有构成主体的‘墙壁’(心肌)。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心脏健康。”

“心血管健康,七分在治疗,三分在自我管理。”她用形象的比喻说道,“秋冬季节‘水管’压力变大,更要精心维护。”专家提醒,随着天气转凉,血管收缩易致血压波动,患者需加强监测,并在医生指导下适时调整药量。在运动方面,秋季气候适宜,可早晚锻炼;而入冬后,则建议选择一天中最暖和的时段进行。每日应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并注意以平常心应对气温骤变,维持心态平稳。

“国庆”“中秋”双节长假在即,不少人都会选择出游、探亲,或是在家玩游戏、打麻将、躺沙发消遣娱乐,对此张航主任特别提醒,切忌长时间久坐。专家指出,长时间久坐不仅会显著影响人体代谢,导致血脂、血糖升高;同时,久坐可能使全身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活跃度降低,加速器官机能衰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视频 吕彦霖

校对 胡妍璐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