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青春华章|76岁“铁姑娘队”队长再谈红旗渠精神:遇到再苦再累的事情从不放弃!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10月11日,在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火热进行中,红旗渠支渠配套建设模范、铁姑娘队队长郭秋英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已经76岁的郭秋英谈起当年,仍豪情满怀:“只要男同志能做到的,我们女同志一定能做到!如果放弃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郭秋英

今年,红旗渠迎来总干渠通水60周年。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拉开序幕,数万林县人民怀着满腔热情奔赴太行山脉,投入到这一伟大的建设中。

红旗渠开工后,郭秋英积极报名参加,大队批准了她的请求,并委任她为“铁姑娘队”队长。郭秋英说:“当时因为年龄小,我没能赶上总干渠和干渠的建设,只参加了红旗渠最后的配套工程建设,当总干渠和3条干渠通水以后,我们林县人民受了益,但是还有一部分村庄没有吃上红旗渠的水。1968年10月,红旗渠的配套工程全面铺开,我光荣地参加了这项工程的建设,那年我18岁。”

 郭秋英(左一)在修渠过程中休息(资料照片)。

起初,她们不会打钎、扶钎,就向父辈们学习;扶不好钎,铁锤打在手上,就简单包扎一下伤口,咬咬牙再接着干。慢慢地,她们逐步掌握了抡锤、扶钎、打炮眼等技术。当时,每次放完炮必须等浓烟散去才能继续施工,大大耽误了工程进度。郭秋英就提议:“男同志休息休息,咱们先进去,把烟排出来,把这个工程时间往前赶一赶。”在浓烟滚滚的隧洞里,姑娘们脱下外套,来回甩动着将浓烟往外赶,一趟又一趟,大大缩短了散烟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

在红旗渠支渠配套工程的“换新天”隧洞战斗中,郭秋英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率领“铁姑娘队”和男民工一道,大干苦干60天,终于钻通了长达400米的“换新天”隧洞。这条隧洞的贯通,不仅解决了水磨山村水源匮乏的问题,也为红旗渠的支渠配套工程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红旗渠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而郭秋英和她的“铁姑娘队”也成为这段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她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再次谈到红旗渠精神,郭秋英说,“那就是遇到再苦再累的事情,从不放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视频 王赟 张笑疾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