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瑞康医院
技术亮点:颠覆传统,实现“生理性修复”
与传统金属封堵器不同,本次手术采用的MemoSorb生物可降解封堵器是由聚对二氧环己酮(PDO)和聚乳酸(PLA)等生物材料制成,在成功封堵缺损后的数月内,会像“可吸收缝合线”一样逐步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人体新陈代谢完全排出体外,最终仅在心脏缺损处留下患者自身的修复组织。
由此,实现“介入无植入”,避免了金属永久留存体内可能带来的远期风险。
手术挑战与成功:双“眼”护航,精准植入
手术在DSA和超声影像学双重定位下开展。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超声下清晰可见,但在DSA下的显影有限,仅可见左右盘面及腰部分布的4个梅花样显影点,这就要求手术医师具备更高的操作技能和精细度。
术中,凭借DSA与超声影像的双重引导,术者犹如拥有“透视眼”和“慧眼”,通过精准输送到位后超声反复多切面验证,成功释放生物可降解封堵器。术中心脏彩超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固定牢固,无残余分流。
手术
“介入无植入”:可吸收全降解封堵器
据介绍,卵圆孔是胎儿时期的心脏生理性通道,出生后大多自然闭合。若未闭合,则称为卵圆孔未闭(PFO)。它可能成为心脏内血液异常分流的“通道”,与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减压病等密切相关。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具有明确适应症的患者,介入封堵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方法。
镇江瑞康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严金川表示:本次应用的生物可降解封堵技术,实现了“介入无植入”,解决了传统金属封堵器“永久留存”的顾虑,消除了潜在金属过敏、心腔磨损等远期担忧,特别是为年轻患者、特殊职业人群(如潜水员、飞行员) 提供了更理想、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通讯员 刘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
校对 朱亚萍
编辑 : 盛媛媛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