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汽修店老板为学飞行买两架飞机:以后开飞机回老家,比开车快多了!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等年底拿到执照,就开飞机回淮安老家,比开车快多了!”说这话的,是49岁的石年之。在南京生活30年的他,从汽修学徒起步,如今买了两架轻型运动类飞机办了培训学校。随着南京建设7处机场的规划公示,他觉得学开飞机,正从遥不可及的“天马行空”,变为普通人触手可及的人生新选项。
![]()
汽修店老板石年之自购两架飞机办培训学校
![]()
年轻时的石年之
开飞机回老家比开车快多了
汽修老板自购两架飞机办培训学校
近日,记者在常州溧阳长荡湖机场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石年之。他是上海翥鸿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创始人,跟着飞行教员张晓伟熟悉刚买来不久的两架飞机。谈到这两架飞机,他笑着告诉说:“本来是自己想考飞行执照,后来觉得不如干脆买两架飞机,开家培训学校。”
49岁的石年之是淮安农村人,他的人生本与“飞行”毫无交集。1994年,他来到南京当汽修学徒,从6个月学徒干到“单干师傅”,再到2001年创办汽修公司,最多时开了4家门店,一干就是30年。
转折发生在几年前,“朋友说在学飞行执照,我跟着体验了一次,一下子就迷上了。”石年之称,自己喜欢挑战新事物,早就拿了汽车、摩托车、船的驾照,“就差个‘飞上天’的证”。原本打算在别处报名学习执照的他,转念发现“飞行培训是个新赛道”,便决定“自己搞”。
2024年9月,石年之注册成立了上海翥鸿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他从订飞机、组团队到办手续,目前已可以正式开始培训学员,“两架飞机采购价206万元,加上落地、维护、场地、人员开支,光前期投入就300万,算上后期开支,差不多400万了,”石年之介绍。
“飞行最为核心的始终是安全,一切飞行活动都必须以安全为首要原则。”据石年之介绍,自己购买的两架飞机为阿若拉SA60L,该型飞机是我国第一款通过中国民航适航认证的民族品牌轻型运动飞机,广泛应用于飞行培训、军事训练(含空军飞行员初级筛选)、旅游观光、遥感测绘等领域。
他表示,教员团队是由空军退役教练和航校教员组成,在飞行技术与安全保障方面基础十分过硬。他说:“在飞机起飞前的航前检查以及飞行结束后的航后检查,都必须执行严格的规定流程,所有操作均记录在案,确保全程可追溯。”
谈到飞行执照的培训报名,教员张晓伟称,门槛并没有空军飞行员那么严格。具体而言,报名人需要年满17周岁,持有有效身份证和机动车驾驶证;初中及以上学历,能正确听、说、读、写汉语;需提供公安机关出具的五年内无犯罪记录证明。关于培训流程,他补充道:“培训分理论和实践考试,31个小时实操飞行,连贯学的话一个月左右就能考完,考试全程录音录像,飞行执照由民航局统一颁发。”
![]()
南京市民郭女士与飞行教员交流
![]()
从空中俯瞰,大地如一幅缓缓铺展开来的锦绣画卷
从紧闭双眼到舍不得眨眼
一次飞行治愈了记者的“高空恐惧”
采访时,记者遇到了前来报名的南京市民郭女士。最初看到飞行培训的消息时,她觉得太天马行空了,甚至还因为“恐高”一直打退堂鼓。直到跟着教员体验飞行后,郭女士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她笑着说:“上了天才发现,一望无际的天空、下面是绿色的农田和长荡湖,特别享受,完全不恐高了。”
在教员张晓伟的指导下,记者也进行了一次飞行体验。随着机身缓缓离开地面,记者的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快,甚至一度紧张得不敢睁眼。就在此时,耳机里传来张晓伟沉稳而温和的声音:“别怕,睁开眼睛,下面的风景特别美。”
当记者鼓起勇气睁眼,瞬间被眼前的画面震撼。从空中俯瞰,大地如一幅缓缓铺展开来的锦绣画卷。整齐的田块宛如色块拼图,蜿蜒的河流在阳光下泛着银光,而镶嵌其间的湖泊,则像散落的蓝宝石。尤其令人心动的,是远处的长荡湖水,在日光的映照下粼光闪闪,与远方的村落和蜿蜒道路交织成一幅潋滟的江南水乡图景。
在张晓伟的指导下,记者尝试握住驾驶杆,轻轻向右压杆,体验飞机平稳转弯的奇妙过程。随着机身的倾斜,视野中的景色也随之旋转,仿佛整个天空都在掌中流转。接着,在教员的示意下,记者轻轻拉杆,机头微微上扬,飞机平稳爬升,那种掌控高度的感觉令人难忘。
![]()
在机场忙碌的石年之
未来“打飞的”上下班不是梦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把“学飞”纳入规划
“现在学飞行执照的人,大多是兴趣驱动,但未来会有更多人冲着行业机会来。”石年之认为,随着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飞行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以后通航机场多了,飞行不再只是“高端运动”,还能用于通勤、旅游、应急救援,懂飞行的人会有更广阔的前景。他表示,报名者中既有经验丰富的飞行爱好者,也有心怀好奇的普通市民,更不乏希望提升自我的企业主、追求新技能的科技从业者等。他说:“学习飞行已如同郭女士的案例一样,正从一个专业领域演变为一项可以被广泛规划的人生选项。”
作为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低空经济”正加快融入各行各业,深刻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根据测算,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近日,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透露,《南京市国土空间综合交通规划(2021—2035)草案》开始公示,征询公众意见。其中提到:南京规划形成“一主一辅、五个通用机场”的航空总体布局,规划建设7处机场,紧跟低空经济发展步伐。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主要机场,马鞍机场为辅助机场。规划高淳定埠、溧水和凤、栖霞龙潭、浦口老山、六合龙袍5处通用机场。
张晓伟也对行业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低空领域的持续开放,这片新兴的赛道广阔无垠。“或许用不了多久,‘打飞的’这种想象中的通勤场景,就会真切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讯员 葛智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闫春旭
视频剪辑 赵晨
校对 石伟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