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6 个上榜!2025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公布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2025年度(第四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100个集群榜上有名,本批次集群认定有效期为三年。记者梳理发现,江苏共有 6 个集群上榜。新增数量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河北,两省均有7个集群上榜,并列全国新增数量第一。
江苏6 个入选集群包括南京市溧水区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产业集群、常州市武进区工业协作机器人产业集群、苏州市吴江区仿真纤维材料产业集群、如东县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盐城市亭湖区烟气处理环保装备产业集群、泰兴市低碳烯烃延伸功能性材料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均呈现出主导产业聚焦、创新能力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等鲜明特征。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溧水区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产业集群以永阳街道工业园区为核心,集聚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及配套服务企业180家,形成全链条产业运营生态圈,2024年底总产值达249.8亿元。拥有省级创新平台21个,累计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制定7项;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105家,七成功能部件产品实现进口替代,部分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广泛服务于航空工业、兵器工业、汽车工业等高端领域,核心技术与市场竞争力居国内前列。
作为全国机器人产业核心集聚区,常州市武进区工业协作机器人产业集群2024年集聚产业链企业141家,年产各类机器人超4万台,产业链规模突破200亿元,国内每4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1台为“武进造”。通过制定产业强企强链服务清单、开展场景应用对接等举措,持续推动企业深耕全球市场,在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系统集成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全链条优势显著的苏州市吴江区仿真纤维材料产业集群,构建从纤维研发、生产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覆盖仿真纤维、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领域,成为国内仿真纤维领域的技术引领者和产业高地。2024年总产值达274.99亿元,集聚中小企业73家,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在国际市场具有重要竞争力。
如东县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规模全国领先。作为“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如东县已建成32座风电场,海上风电装机达483万千瓦,约占江苏省的40%,风电总装机规模超562万千瓦,占全省近1/4。拥有如东经济开发区和洋口镇两大产业集聚区,集聚58家海上风电装备链企业,包括上市企业1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2024年总产值达224.77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15.90%。
盐城市亭湖区烟气处理环保装备产业集群产业链布局完整,以盐城环保科技城为主阵地,构建“研发—装备—产品—服务”全产业链,聚焦烟气处理、环境监测等领域,集聚重点企业60多家,攻坚国产化率较低的环境监测装备链条。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16个实体研发机构,建成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多项核心技术入选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名录。
泰兴市低碳烯烃延伸功能性材料产业集群集聚75家中小企业,近三年主导或参与制定标准43个,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34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3个,技术创新密度高。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家,在低碳烯烃延伸加工、功能性材料研发生产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
总体来看,江苏上榜的6个集群均紧扣“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协作网络高效”的国家级集群认定标准,既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又聚焦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等战略方向,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小企业集聚升级的重要载体。
工信部在通告中表示,本批次认定集群要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链关键环节配套能力;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针对本地区集群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专项扶持政策;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完善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加强集群发展跟踪和评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开展集群发展情况监测,对已认定集群实行动态管理。2022年度(第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复核通过名单同期公布,共有97个集群通过复核。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校对 石伟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