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将揭开面纱的“融 • 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 特展以“春秋到秦汉”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信仰、交流互通等四个方面展示了包括南京博物院在内的九家单位的约250件(组)文物。其中不乏教科书级历史见证物。从思想激荡、群雄并起到海内皆臣、天下一统中华民族血脉中根植的多元和包容一览无余。
记者昨日提前探馆看到,左侧的两尊兵马俑十分吸睛。只见铠甲武士俑身穿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腿扎裹腿,头绾圆形发髻。跪射武士俑呈跪射姿势,束发并挽成偏斜的发髻。他身披铠甲,面部表情严肃,右膝着地,左膝弯曲下蹲,右手握弓,左手向右作扶持姿势。
据策展人陈刚介绍,这两尊秦代兵马俑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经国家文物局和各大博物馆大力支持,很短时间里就收到这两件藏品。“这件文物的质量非常高,不仅保存完整,还细节完美。仔细看,兵马俑上留有彩绘,我们知道兵马俑上是有彩绘的,但保存下来并不多,因为2000多年前的兵马俑要留下来,需要的文保技术很高。红色之所以会留下来,其他五颜六色都掉了,是因为含有朱砂,特别稳定。”再加上,展品又大又沉,组装和运输都花费不少精力,还动用了叉车和铲车。
此外,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九鼎八簋” 也值得一看。两排青铜器错落有致摆放,纹饰古朴精美。" 鼎 " 是用来烹煮食物的器具," 簋 " 是盛放食物的器具,后来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成为祭祀社稷的礼器。”九鼎八簋”是身份的象征,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享用九鼎八簋。
周朝的礼制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享用九鼎八簋,但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不少诸侯墓中也会出现九鼎八簋,现场展出的便是来自郑国的重器。鼎上有纤细的蟠虺(蛇)纹,多条虺龙互相缠绕盘旋,华美繁缛,秀丽轻灵,一改以往的雄浑凝重。
河北博物院的双翼神兽也颇“不凡”。造型奇特,有点像狮子,通体错银,身躯为卷云纹,背部为对称鸟纹,兽翼为长羽纹。神兽昂着头,两肋生翼,臀部隆起,四肢弓曲,神态飘逸,寄托古中山国人腾飞梦想。
束腰、平底的王子午鼎则来自河南博物院,以浪漫瑰丽、奔放张扬著称的楚国艺术独树一帜,它不再“大腹便便”,而是有了“小蛮腰”,印证了“楚王好细腰”的传说。
其表面雕刻着浮雕窃曲纹、垂鳞纹,鼎身爬着 6 条龙形怪兽,昂首卷尾……向内仔细看,鼎的内壁及底部还刻有 14 行 84 字鸟篆铭文,讲述了王子午自己施德政于民的业绩,并教育子孙必以此为准则。
各家都拿出了宝贝,南博的宝贝咱们看啥呢?出土于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的金带具,主体纹饰为动物咬斗图案,这种图案受到草原文化的强烈影响,极少在中原腹地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草原文化与汉帝国之间文化艺术的深度交流。
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青春期,不少史学家称之为“华夏第一帝国”,回望这个充满力量和自信的时代,为中华民族的经久不衰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陈俨
编辑 : 张楠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