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除了吃粽子,老南京的端午节还有这些“仪式感”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当下的年轻人提到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吃粽子”,恐怕很难再想到其他风俗、习俗。其实,在端午这一天,老南京人还有很多“讲究”,让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满满的“仪式感”。

“端午节大餐”其实很丰盛

在南京,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吃“五红”,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或黄鳝)”,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煮完粽子的锅别忙着洗,还要再煮些鸡蛋、鸭蛋或鹅蛋——吃过蘸糖的粽子之后,要再吃蘸盐的熟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的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此外,还要把整头的大蒜放在锅膛里烧熟给孩子吃,一个孩子独吃一头,不能分吃。以烧食独头蒜(整头不分瓣)为最好,因“独”谐音“毒”。孩子吃了烧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内不长虫。

挂艾草、艾虎期盼安然度夏

端午之后,盛夏即将来临。在这段炎热的时间里,大家都期盼家人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孩子能够安然度夏,这也反映在端午的习俗上。

在家庭装饰方面,门窗上都要插两棵艾草和两棵草蒲。艾草能避各种邪气,“蒲剑”是“斩妖剑”。传说唐代的魏征梦中斩蛟龙,用的就是草蒲剑。从此以后,各种瘟神恶鬼妖魔邪怪,见了草蒲就害怕。另外,家家要在堂屋当门的屋顶上(一般在第二路桁条)悬挂一张钟馗画像,用以撵鬼辟邪。

老南京们要在房门特别是新生儿的房门上挂“艾虎”。就是用两个空鸡蛋壳粘在一起,蛋壳上粘些毛发,画成虎形,用线系起,下边再系一串用彩纸剪成的“五毒”形象,象征五毒踩在虎的脚下;或用一个独头蒜系以彩色线,下挂一串“五毒”,叫“蒜艾虎”;或用刚收割的新麦秸编成古代武士用的六角金瓜形,下垂七缕彩穗,叫“麦秸艾虎”。这些艾虎挂在房门上,既是节日点缀,又能辟邪。

荷包“艾虎”

张可 整理

编辑 : 陶善工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