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共同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签约共建南京麒麟科技城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6月22日上午,在“2020南京创新周紫金山创新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人民政府举行《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麒麟科技城推动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南京区域创新高地合作协议》云签约仪式,将通过一系列举措,共同推动院地合作向高层次、深领域不断发展,开创院省合作新局面。此次双方携手共建的南京麒麟科技城,将有望成为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区和中科院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区域创新高地。

携手打造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区

根据协议,未来院省双方将聚焦信息与人工智能、生命与生物安全、能源与环境等重点学科领域,汇聚中科院创新资源,共同推进“信息高铁试验设施”、“空间天文探测与运控实验设施”等大科学设施预研建设,共同支持空间天文、水土环境、生物安全、人工智能等前沿交叉研究中心与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集聚顶尖科技人才,携手将麒麟科技城打造成为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区和中科院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区域创新高地。

同时将进一步发挥中科院科教融合的特色和优势,推动入驻麒麟各类研究机构与国科大南京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科研设施等的全面融合,高水平建设国科大南京学院,打造独具特色、国内知名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人才聚集高地。双方还将推动创新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共同支持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STS)江苏中心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支持国科控股在南京麒麟科技城建设中科系企业总部基地,推动落实一批中科院重大产业化项目。

江苏省和中科院在全国树立合作典范

自1996年江苏省与中科院签署首轮战略合作协议以来,院省双方携手推进,合作层次不断深化、合作范围持续拓宽、合作形式日趋多样、合作产出大幅跃升,江苏成为中科院与地方合作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为中科院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合作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为江苏各地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401亿元,实现利税182亿元,连续十四年位列各省第一、约占中科院全院为地方新增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

特别是近年来,院省双方紧密配合,一批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相继落地江苏,有力支撑了江苏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依托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建设的江苏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汽轮机试验装置”于2019年9月在连云港正式开工,填补了我国大功率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的空白;中科院计算所参与建设的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中;依托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建设的世界首个纳米领域大科学装置“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2019年6月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依托中科院计算所的“信息高铁试验设施”、依托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的“细胞研究与应用设施”等也在加快预研培育;依托中科院空天院建设的“国家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创新服务平台”,旨在推进空间信息应用生态构建和产业发展,目前也在加快推进中。

南京分院麒麟新园区年底交付使用

南京麒麟科技城位于南京紫东科创大走廊的核心位置,围绕打造中科院南京区域创新高地,一期建设面积约6.8平方公里,院省市三方以中科院南京分院麒麟新园区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以下简称国科大南京学院)集中建设为契机,深化科教融合,加快集聚中科院科技创新资源。

目前,即将于2020年年底建成交付使用的南京分院麒麟新园区,集中了中科院在南京整建制的地质古生物所、土壤所、地湖所、天光所等“一院四所”,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多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拥有包括7名“两院”院士在内的近2000人的研发队伍。国科大南京学院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南京市2018年签约共建,依托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牵头承办,着力培育空间天文与光电技术、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资源环境与清洁生产、未来能源与环境、生命科学与生物安全等优势学科方向,成为中科院在宁各类研究机构通过人才培养带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的核心载体。

以此为集聚核,2018年以来,在南京市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中科院自动化所、计算所、上海巴斯德所、软件所、过程所、工程热物理所、微电子所先后在麒麟科技城落地,建设人工智能芯片、移动通信与计算、生物安全、智能软件、绿色制造、未来能源、类脑智能等7家研究院,目前已集聚各类高端人才近500人,正在加快形成一支梯队合理、骨干突出、结构完善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队伍,未来还将有多家中科院研究所分支机构落地。

通讯员 高晓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