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唐代苏州“网红景点”打卡地图(上篇)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本文原发吴中博物馆,作者张雨萌,经授权转载。

《姑苏繁华图》中的各种小吃


唐人酷爱写诗,也爱分享及传播,出了名作之后,流传甚广,颇有点像上了如今的微博热搜。知名诗人一旦吟咏了什么诗文,也会像发微博一样分享、流传,还会竞争谁的作品更受欢迎。王之涣、高适等人就有“旗亭画壁”的典故——比赛台上的歌伎吟唱谁的诗歌更多。诗人间也会相互寄呈唱和,又颇像如今的朋友圈。那么,在唐人的诗文“微博”和“朋友圈”里面,经常被提到的有哪些苏州网红景点,他们又最喜欢在哪里打卡呢?

唐代苏州网红景点的大致分布(以1229年刊刻《平江图》为底本)


按照网红程度(知名度)及实际打卡情况,我们可以将唐代苏州的各处网红景点分为十个名次,前七个为单独景点,后三个包括不止一处景点。以《平江图》为底本,各景点的分布情况如上图所示。其中部分唐代景点于后代已毁、相关位置记载语焉不详,其地理位置已无从知晓。

云岩寺塔(虎丘塔),图源:虎丘官微

No.1:虎丘

景点性质:自然+历史文化

网红指数:★★★★★  打卡指数:★★★★★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七里、山塘河北岸。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而得名,又有传说是“丘如蹲虎”而得名。虎丘山并不高,仅30多米,却风景宜人,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著名的是云岩寺塔(虎丘塔)、剑池、千人石、真娘墓等。虎丘既有如画美景,又有历史故事的流传,还是佛教胜地,因此,自东晋以来,虎丘便名扬四海。

到了唐代,虎丘的威名依然响亮。白居易曾任苏州刺史,刚去时公务缠身,没时间游玩,不免有些得意的遗憾,称:“虎丘惭客问,娃馆妒人过”(《题笼鹤》)。说是得意的遗憾,是因为他想同时声明自己是个称职的好官,不过从这两句表达遗憾的句子来看,白居易认为苏州最重要、最需要打卡的景点就是虎丘和馆娃宫,打卡了这两处才算是到过苏州。和馆娃宫比起来,还是虎丘的地位高一些。在留存至今的唐代诗文中,虎丘为苏州最重要的景点和标志。

虎丘景色,图源:虎丘官微


唐人游览虎丘,还喜欢在虎丘题名,颇有点现代“某某到此一游”的意思。元稹也曾于虎丘题诗。不过,当刘禹锡在虎丘寺壁见到先前元稹的题诗时,元稹已经离世。物是人非,刘禹锡不由触景生情,写下《虎丘寺见元相公二年前题名,怆然有咏》。诸如此类的情况还发生在大书法家颜真卿身上。当颜真卿在虎丘看到先前道士所刻下的诗,也不禁题写一首《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并刻于岩壁,又引得皮日休、李德裕看到后有感而发,纷纷继作。

略略估计,有名有姓、还在虎丘留下诗篇或题名的诗人就有李白、刘长卿、杜甫、韦应物、陆羽、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李绅、权德舆、韩翃、许浑、张祜、皎然等人,因此,来虎丘赏玩的唐代名人着实数不胜数,更别提普通唐人了。

虎丘盛名如此,与诗人们的打卡、朋友圈的推荐不无关系。除了如上诗人们的打卡引得后来人络绎不绝参观前代人的题诗,并形成互动,诗人们还会在景点举办活动、公开造势。白居易在任苏州刺史时期,曾聚集于此,甚至公然携妓同游,作出《武丘寺路宴留别诸妓》。刘禹锡也曾在虎丘宴请,作《虎丘寺路宴》。诗人们还会把虎丘宴集时的诗文寄呈对方并追和,就像是发布朋友圈和评论。清代学者钱大昕在《虎阜志序》中说:“虎阜……地居都会,文人学士觞咏于兹,扬誉者众”,既如此,前来虎丘游赏的人也日益增多,成为良性循环。

虎丘的景点打卡指数高,与其地理位置便利相关。虎丘离唐代城区颇近,城里人容易到达,所以也便于打卡。白居易主持从阊门开凿河道直达虎丘山下,即山塘河,河边筑山塘街。这河道和长街也成了游玩虎丘的捷径。在这之后,玩赏虎丘就更方便了。白居易对自己这功绩也甚为得意,写下《武丘寺路》: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

虎丘拥有优厚的底子、各种便利的条件,又有名人造势,也就成为唐代苏州的第一网红景点,和最热门的打卡处。

虎丘景区内也有不少值得打卡的地方,虎丘寺为首,唐人题诗甚多。剑池为其次,剑池至今也仍是虎丘公园的热门打卡点。这两个打卡点之外,还有阖闾墓、真娘墓、千人石、生公讲堂等。

唐时的阖闾墓已经荒芜,唐时已是“阖庐丘墓荒”(杜甫《壮游》),不免让人产生伤春悲秋的情绪和唏嘘;真娘墓葬着一位名妓,名唤真娘,墓葬位在虎丘剑池之西,风流的唐才子自然容易因美人和其故事动容,白居易、刘禹锡、李绅、张祜、沈亚之、李商隐、罗隐等著名诗人都在此有题诗打卡;“千人石”(又名“千人坐”)与剑池相距不远,贾岛写下了“上陟千人坐,低窥百尺松。碧池藏宝剑,寒涧宿潜龙。”(《千人坐》)的名句来描绘此间景致;“生公讲台”里面的“生公”即晋代高僧竺道生,传说他在虎丘讲经,石头都因赞同而点头,李绅、刘禹锡慕名而来、打卡作诗。

真娘墓,图源:虎丘官微


虎丘内部打卡点众多,历史文化意蕴又如此深刻,难怪虎丘令唐人游览不尽,又常常触景生情。虎丘作为唐代苏州首屈一指的网红景点,当之无愧。

《姑苏繁华图》局部


No.2 馆娃宫

景点性质:自然+历史文化

网红指数:★★★★★  打卡指数:★★★★

馆娃宫在灵岩山上。灵岩山位于太湖之滨,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为了美人西施,在山上建造了馆娃宫。白居易的《题灵岩寺》下有注:“寺即吴馆娃宫,鸣屟廊、砚池、采香径遗迹在焉”,称灵岩寺所在就是馆娃宫。赵嘏亦称“馆娃宫伴千年寺”(《灵岩寺》),可知至少在唐时,灵岩寺与馆娃宫应当分布于一处。

灵岩山本身就景色宜人,不过,馆娃宫的名气实在太大,大多数唐人抱着怀古的心态而来,直奔馆娃宫。刘禹锡、张继、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等人到了灵岩山后,重点在馆娃宫打卡。皮日休与陆龟蒙还有比较著名的唱和组诗《馆娃宫怀古》《和袭美馆娃宫怀古》。

与虎丘相比,馆娃宫的网红地位虽排第二,但仍举足轻重。如前白居易所言:“虎丘惭客问,娃馆妒人过”(《题笼鹤》),就把馆娃宫的打卡重要性揭露无遗。白居易还有一首《登阊门闲望》,最后两句是:“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曾赏钱塘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白居易在做苏州刺史之前,还曾做过杭州太守,他曾经更喜欢钱塘(杭州),而略嫌弃茂苑(苏州),不过自从来了苏州,并且打卡苏州这两处之后,心态大变。白居易这种将两处景点相提并论的做法非常常见——虎丘与馆娃宫常同时被唐人视作苏州景点的代表。

不过,馆娃宫的打卡热度比之虎丘稍逊。赵嘏称“水阔云多客到稀”(《灵岩寺》),或能说明状况。

No.3 姑苏台

景点性质:自然+历史文化

网红指数:★★★★  打卡指数:★★★★

姑苏台位于姑苏山上,东汉《越绝书》写“春夏治姑胥之台。”唐人眼中,姑苏台与吴王的渊源颇深,如唐陆广微《吴地记》载“阖闾十一年,起台于姑苏山,因山为名。”。姑苏山的位置还有争议,根据刘禹锡语“馆娃宫外姑苏台”(《忆春草》)可知,姑苏台与馆娃宫应该分隔不远。至少姑苏台是常常被唐代诗人挂在嘴边的一处独立景点。

大多数人知道姑苏台,是通过李白那首著名的《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此外,李白所作《苏台览古》,里面那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也震撼了无数后人。因为姑苏台的怀古属性,他对姑苏台颇为热衷,写下不少关于苏台的名作。曾任苏州刺史的刘禹锡、白居易也常在公务之余来此怀古。

姑苏台在唐代的重要性和网红程度很高还在于,姑苏台常常指代苏州。唐人怀念故人,或是送朋友去苏州时,便常常用到姑苏台的意象,如“东去姑苏台,乃过陟阳馆。”(储光羲《贻刘高士别》);“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杜甫《壮游》);“官满知君有归处,姑苏台上旧烟霞。”(许浑《南海府罢归京口经大庾岭赠张明府》)。姑苏台的人所共知,由是可知。

(近代)张孝友《姑苏台消夏宫图》,私人收藏


不过,这毕竟是一处非常悲凉的景点,景点本身就与吴国的衰颓关联,而今台子荒废,所有曾经短暂的快乐与繁华都在千年后只剩下断壁颓垣。姑苏台的相关景象在唐人诗作中均有体现。这样荒凉的惨景,看后除了让人深思之外,还让人产生繁华终将消退、自身终将湮没的痛心。所以,虽然姑苏台的名气很响,唐人打卡的兴趣也就减弱了一些。只有乐观如李白的人,才乐意在这停留很久,作出很多诗歌。

(未完待续……)

校对 徐珩

编辑 : 臧磊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