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亮夫妇生产的“周三嫂”品牌擀面皮
创业初期遇挫折:8000多元买来的机器成了废铁,浪费了几百斤面粉
1985年出生的石小亮是泗洪县魏营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15岁的石小亮走出家门,自谋生路。当年家乡基础条件落后,除了打工,年轻人几乎没什么选择。
2009年,石小亮在上海跑运输时,无意中接触到了网店,“当时就觉得,这个对年轻人来说挺好的,创业不需要什么成本。”于是,他注册了一家网店,经营儿童服装。经过辛勤打拼,他慢慢手中有了积蓄,到了2012年, 他一个月能赚几千元,但问题也随之出现,因为进货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好不容易卖出去的货又被退回来,网店的信誉受到很大的影响。
无奈之下,2013年,他回到老家泗洪继续经营网店,做什么呢?他徘徊了。经过琢磨,他选择经营家乡地方特产,他罗列了一下,馓子、豆饼、银鱼、黄桃、菱角等几十个品种。就这样,他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回家拍照经营小店铺。
每天上下班路上,他经常在路边的小吃店吃饭,发现很多年轻人喜欢吃擀面皮,他尝试着吃了几次,发觉口味不错。“当时就觉得灵感来了,何不把擀面皮搬到网上去卖?”于是,他开始摸索着,怎么包装?怎么让擀面皮到了顾客手中后,吃起来口味没有变化?包括配料,他琢磨了几个月。
此后,他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车库内,从小吃店拿货,回来自己包装,快递发货。让他没想到的是,擀面皮一上架,就得到好多顾客的认可,一些顾客在吃了后,也给他提了一些建议。
初期成功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石小亮很快冷静下来,他觉得要想把擀面皮销量做大,还是要自己来生产。“那时本地生产擀面皮的,大多是小作坊,卫生质量方面也存在问题,不能长久。”
说干就干,石小亮跑了河南、河北、徐州等好几个地方,最后花了8000多元买了一台机器回来,他很快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反复做了好多次,前后有十天时间,浪费了几百斤面粉,做出来的擀面皮口感、质量都不行,根本就不成形。”
那时,石小亮和爱人周岩奇刚结婚不久,刚贷款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只付了几万元,加上结婚欠的钱,一共欠了近30万元外债,因为没钱,新房没装修就住进去了。8000多元买回了一堆废铁,妻子周岩奇忍不住和他吵了一架。
生产车间内,女工们在切割面皮,忙碌不停
最困难的时候:夫妻俩忙得不可开交,小孩用绳子拴在桌腿上
但夫妻俩口角过后,很快就和好了,“相互理解就过去了!”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周岩奇向朋友借了3000元给丈夫从头再来,“如果再失败了,就相当于打了水漂,我们出去打工,把欠的债还上。”
有了爱人的支持,石小亮没有气馁,他开始不停地在网上寻找,看哪里能学到好的擀面皮技术。这回,他找到了宿迁一家擀面皮店,于是,他按照网上的联系方式打了很多次电话,但就是无人接听。后来,他试着晚上打过去,这次电话通了。“原来,做擀面皮的,都是白天睡觉,晚上生产。”
第二天,石小亮去了宿迁这家擀面皮店当起了学徒,店里不收他学费,也不支付他工钱。石小亮干了一个星期后,从这家店里买了一台生产擀面皮的机器,花了7000多元。
在当学徒的这一周里,石小亮也学到了生产擀面皮的工序和技术。回到家后,石小亮把学到的技术用到了生产中,批发加上零售,生意开始红火起来。渐渐地,夫妻俩忙不过来,石小亮在老家务农的母亲也过来帮忙。从2014年开始,石小亮的网店擀面皮生意开始每年递增。
上午打包,下午发货,每天发单四五百件快递
网店的订单多了,也是石小亮夫妻俩最忙的时候。周岩奇说,那段时间也是最困难的时候,“小孩还不到一岁,不会走路,到处爬。担心孩子碰着,就把他拴在了桌腿上。现在想想,那段时间挺不易的。”
擀面皮的业务慢慢步上了正轨,生产许可和食品安全标准也都有了,但20多平方米的车库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魏营镇政府在得知石小亮公司的经营状况后,从2018年2月起,在镇工业集中区为石小亮免费提供了900多平方米的厂房,为期两年,后来又延期一年。考虑到乡镇货运的不便,帮办人员积极联系,帮助石小亮与县内一家物流公司达成协议,每天专车往返,上门接单。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石小亮夫妇成立了泗洪县奇盛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彻底告别了夫妻店,吸纳了附近15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月平均工资在2500元左右,“他们很自由,每月有几天休息。”
去年,石小亮网店销售擀面皮卖了200多万。目前,石小亮网店的订单每天都在四五百件,销售额在万元左右,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在400多万元。
企业遇到了“瓶颈”:“干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重要的是不能半途而废。”
“做企业,挺辛苦的。每天不论什么时候,手机响了,就要看一下,回过去。”石小亮说,每天早上八点到夜里十二点,他和妻子周岩奇就不停地忙碌着,有时看妻子辛苦了,他就轮换着帮妻子接单。
不仅如此,石小亮还身兼多职,他不仅要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还负责网店的运营、开票,以及企业生产设备的维修。他的爱人周岩奇负责客服。
石小亮和爱人周岩奇在给打包好的快递贴单
目前,石小亮不仅把以前欠的外债全部还清了,还买了一辆十万元的车子。他的两个孩子,大的7岁,小的5岁,都在县城上学。
石小亮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网店的订单虽然不断增长,但是他还是觉得企业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首先是产品优化的问题,要研发适合当地顾客口味的产品,另外还有一个方便顾客的问题,要研发能即开即食的产品。”此外,石小亮的顾客群体主要在苏北地区,他想着如何把擀面皮这个产业做大,面向全国,让有一天全国各地的顾客都能吃上他的擀面皮。
“干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最重要的是,不能半途而废。没有什么事能够顺顺利利地成功,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那就干不成任何事。”石小亮说,一旦认准了目标,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他都会一直走下去。
通讯员 顾佩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高峰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陶善工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