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晋飞告诉记者,这项技术应用之后,能节省氮肥30%左右,每亩地能节约成本70-80元,而且能够全程机械化,大大缓解了农田“用工难”的问题,明年计划用到500-1000亩。
据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李刚华介绍,该技术是在团队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套集成技术体系。可以根据环境、土壤、品种的变化,因地制宜,选用相应的专用缓混肥一次施用,配合水分精确管理,实现养分供应与高产水稻吸肥规律同步,从而达到一次轻简施肥,一生精准供肥的效果。
记者从现场对比试验田看到,示范区田间群体长势要明显好于常规技术田块,测产结果也显示,技术田块比常规方法田块产量高10%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张洪程在研讨会上表示,“这项技术能够简化水稻施肥程序,大幅度节省水稻施肥用工,减少面源污染的风险,大幅提升氮肥利用率和效益,代表了水稻未来的施肥方案”。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在现场观摩后表示,在田间走访调研时,农户们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劳动力太紧张了,有没有好的技术能减少用工?”这项技术,作为2020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的主推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农户的迫切需求。杨雄年在研讨会上指出,希望这套技术在未来应用上能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立足当地、服务周边,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技术的“落地生根”。
据了解,从2017年开始示范应用,目前该技术已在江苏40个市县等地投入应用,并开始在浙江、安徽、黑龙江等省市示范应用。丁艳锋教授表示,未来团队将重点在调整肥料配方、改良包艺材料、提高农机的工作效率这三个方面下功夫,加强与政府、推广部门以及研发单位的协同攻关与推广示范,通过多方联动,让其成为农民用得上、用得好、争着用的好技术。
通讯员 许天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