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姗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院教师,微信公众号“匠心教书”现任小编
在我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大楼挂着一对楹联:集美身垂范,求真道可师。我个人对师德的最初理解,就来自这幅对联。它高举着“美”和“真”这两种关于师德的终极追求,洋溢着理想主义的光辉,是如此融通自洽,让人安心。
如今毕业17年了,作为工作多年的教师,再谈起师德时,发现自己并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重要的命题。
所以我扪心自问,当我们谈起师德的时候,我们谈的其实是什么?
师德是一种以职业为特殊标识的道德规范。这样的专用名词并不多,我立刻能想起的,只有“医德”和“师德”。
张文姗老师授课中
医生,深入普通人生活,事关人命,责任重大,因此特别受社会关注,对这个职业的道德要求自然也高。同时医生专业门槛高,加上人体是非常复杂的生物系统,疾病治疗牵涉甚广,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检验医生的工作效果,所以医德很难评价。
对比高校教师,事关国家未来和个人成长,也特别受社会关注;高校教师以传授和研究高深学问为基本职责,门槛不仅高而且学科内部划分很细,育人结果又需要极长时间来显现,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更难评价。
对于这样特别重要,又难以做出深入评价的工作,才特别需要职业道德作为内驱力,来鞭策这个行业的人,先从主观上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地工作。所以我们在谈师德的时候,我们谈的是一种必须高于一般标准的职业道德,是一种明知外界难以深入检视,也绝不放松对自己要求的内在约束。
这次学习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警示案例,包括我在内的老师们都发自内心地对那些失范行为感到鄙视和愤怒。我细想,这种愤怒的情绪,来源于我们对师德的认知和现实之间的落差。
这些案例一部分是高校教师这个行业特有的,比如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但更大的部分,并不具有行业特殊性。他们已经突破了道德范畴,做的是违法的勾当;在普通行业尚且不能容忍,何况先天道德标准就高的教师行业。
我们如此愤怒,更因为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错误示范,会在学生世界观尚未定型、内心还不够强大时,给他们种下恶的种子,具有恶行复制和扩散的效应,其危害不可以一时、一地、一事而语。
因此,对于严厉惩戒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并将案例广而告之的做法,我举双手赞成。乱像之下,不施以严刑峻法,不足以惩前毖后。
如今想起母校的楹联,那层因少不更事、未加深思而附会上去的理想主义光环早已褪去。清晰呈现在脑海里的形象是,它始终被放在一代代师范生天天经过的地方,在我们还没有成为教师时,每天耳提面命,告诉我们师德的应然状态。它给我们留下初心,以时时回望,并带着它走向全国各地的教师岗位,去经历风雨,拷问“师德”二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
张文姗担任编辑的微信公众号“匠心教书”,欢迎扫码关注
校对 苏云
编辑 : 李燕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