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66名江大学生与收割机比赛割水稻 ,结果无悬念,过程很欢快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10月20日讯(通讯员 高雅晶  记者  万凌云)  一副手套、一把镰刀,撸起袖子、卷起裤脚......10月18日,一群身穿红马甲躬身割水稻的“农民”,突然出现在位于盐城的江苏省黄海农场中德示范园里。这些“农民”,其实是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的学生,埋头收割的他们正和农场的联合收割机,进行着一场水稻收获竞赛。

“我从没干过农活,所以很期待这次田间实践课。”“我还特地提前做了功课,上网搜索了收割水稻的技巧。”“虽然知道肯定赢不过收获机,但还是想全力以赴,希望输的不要太难看。”对于这场“人机大战”,学生们的期待溢于言表。

“左手握紧水稻,右手拿镰刀,下镰要准,收镰要快,注意不要伤到自己。”在学院硕士2018级党支部6名研究生党员的示范指导下,60名本科生分成三组陆续下田。每组计时收割分好的220平方米水稻,并要求稻茬不能高于20厘米。

一弯腰、一挥镰,一茬茬稻子割了下来......高强度劳作加上艳阳高照,学生们不久便面色通红,汗流浃背。期间,不少人裸露在外的手臂和脚踝都留下了稻叶划出的条条红痕,直呼“粮食来之不易”。

“累和辛苦是有的,刚割没一会儿,腰就酸得不行!”不过,在本科生陈新达看来,出生于广西的他不仅领略了和家乡大不同的田间风貌,享受到和大家一起劳动的快乐,感悟到一种团结协作、乐观向上的劳动精神,“收获感满满,即使累也开心”。

最终同样面积的收割任务,人力收割组最好成绩为耗时24分钟,机械收割组则仅耗时2分半钟。“看着收获机5米多的‘铁嘴’一口一口吞掉水稻,确实特别震撼。”从小在城市长大、从未下过田地的本科生刘子荣感慨地说,“第一次看到真实‘跑’起来的收获机,直观地体会到农业机械的省时省力与节本增效,和在教室里听课的感觉很不一样。”

现场,在中德示范园种植部主任金小启的带领下,部分学生还坐进了联合收获机驾驶室,亲身体验了驾驶收获机的乐趣。

现场

“这个‘大块头’内部宽敞舒适,操作简单,完全颠覆了我脑海里原本‘傻大粗’的印象。”刘子荣说,在和农机手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了田间各式的农机装备性能特点以及农机装备部分“卡脖子”问题,正在准备考研复习的他,更加坚定了未来从事农业机械化研究的信心与决心。

这是一节开在田间地头实实在在的劳动大课,也是一节开在学生心上生出知农爱农为农情怀的育人大课。带队的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军告诉记者,劳动教育,出力、流汗是必需的,是为了让学生铭记粮食的来之不易。但践行劳动教育绝不止于出力、流汗,还是为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埋头实干”劳动精神的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其成为扛起强农兴农使命和担当的新时代的“新农人”!

校对 徐珩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