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金钿柄香炉
10月起,日本为纪念新天皇即位,在奈良和东京同期举办两场展览,展品大部分来自正仓院(东京国立博物馆有部分展品来自法隆寺)。这两场展览中,展品规格极高:存世的唯一一把保存完好的唐五弦琵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号称“天下第一名香”的黄熟香(兰奢待);鸟毛立女屏风……
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冯慧上周刚从日本观展回来。她一直从事正仓院文物研究,她的博士毕业论文就是《正仓院文物所见唐日文化交流》,本期“史说”邀请她为我们讲解正仓院与其收藏文物的故事。
文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视频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戴哲涵
金银花盘。推测为大唐皇家造。
史上最强?正仓院曾一次拿出1725件文物参展
记者:这次展览被媒体称为“史上最强正仓院展”,展品非常多。
冯慧:这次展览在两个地方同时展出,一是奈良国立博物馆,一是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的是“正仓院宝物”与“法隆寺敬纳宝物”(奈良时期,光明皇后曾多次向法隆寺施财物),共110件,其中有“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奈良国立博物馆参展宝物有41件。两个地方的展品数量的确比往年“正仓院展”要来得多(往年的展览大约在60件左右),其中不乏教科书上的宝物,如鸟毛立女屏风、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等。
这次我只去了奈良国立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的“正仓院展”,从1946年起,几乎每年秋天都有。今年特殊一些,看展时会感觉皇家仪式用品比较多,可能是因为新天皇登基,展品也特意挑选了与752年东大寺大佛开眼会、与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密切相关的宝物。
其实1946年之前正仓院也曾公开展览宝物。第一次公开展览是在江户时代,1847年是行基菩萨(日本佛教史上著名人物,近铁奈良站口的雕塑就是他)的1100年“御远祭”年,作为纪念活动之一,东大寺展出了部分正仓院文物。1875年,奈良博览会在东大寺举行,正仓院1725件文物参加展览,之后,正仓院文物又有几次展出。都是不定期的。
到了1946年,奈良帝室博物馆(今奈良国立博物馆)开始举办“正仓院特别展览”,这就是第一次正仓院展,以后基本每年公开展览一次。
铜铃铛,推测为752年大佛开眼会上使用过。
记者:对大众来说,正仓院是有些陌生的名字。
冯慧:正仓院原是东大寺的一个仓库。东大寺因位于日本奈良的皇宫——平城京的东方而得名,当年还另有一座西大寺。
大唐天宝前后,日本佛教大盛。神龟五年(728)九月,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的皇太子基亲王未满周岁夭折,为了给他修福,笃信佛教的天皇便下令在若草山麓建立金钟山寺,之后升格为大和金光明寺,这是东大寺的前身。
东大寺是皇家寺院,公元754年,扬州的鉴真和尚东渡成功,在东大寺立坛授戒,此时已退位的圣武天皇夫妇,及他们的女儿孝谦天皇还在此依次受戒。
正仓院是这所皇家寺院的仓库。正仓本来是“田租”的仓库,同时收纳绢、铁制品等其它财物,“正仓”建筑所处区域称为正仓院。日本奈良时代,从中央政厅到地方郡国,许多地方都设有正仓院,用以保存各自的重要财产和宝贵物品。但保存至今的只有东大寺这一处。1875年后,正仓院脱离东大寺,直接接受国家管理,也完全成为了单独使用的固有名词。
子日目利帚,帚头上点缀着绿色玻璃珠。推测为正月第一个子日“亲蚕礼”上所用仪式器物,打扫蚕室之用。日本的“亲蚕礼”也是受中国影响才有的。
粉地彩绘倚几,用途有争议,一说是为了放上面的子日目利帚。
光明皇后献纳宝物背后的无奈
记者:正仓院分南、中、北三仓,内藏文物9000余件,这9000多件文物从何而来?
冯慧:一部分是光明皇后的献纳,一部分是其他人的捐献。
圣武太上天皇受戒两年后薨逝,光明皇后在他七七忌辰之日,将他生前所用物品,如御带、牙笏、弓箭、书法及乐器等捐入东大寺,“供养卢舍那佛及诸佛、菩萨、一切圣贤”, 目的是替他祈冥福。后来又有四次施赠,明细均写入《东大寺献物帐》,宝物有六百多件。这些皇宫御物加上官员、比丘的进献,以及东大寺旧藏和包括大佛开眼会在内的仪式用品,构成了今日正仓院的主要宝物来源。
除了皇家崇信佛教这一理由外,日本学者还从分析了当时复杂的宫廷斗争,认为考虑到先皇一系的继承人己先后衰落,光明皇后担忧这些宝物后继无人可以托付,不如就捐纳给东大寺。
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光明皇后一生都和宫廷斗争紧密相连。她是日本第一位非皇族出身的皇后。她出身于日本第一名门藤原家族,名为藤原光明子。照日本当时的惯例,非皇族出身的女性不能做皇后。但藤原家不想大权旁落。他们利用圣武天皇的母亲促成了此事。圣武天皇的母亲也是藤原家的女儿,且还是藤原光明子的异母姐姐。
但是皇族成员极力反对立光明子为皇后。反对的主导者是长屋王。为此,长屋王被藤原氏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光明子最终成了皇后。
光明皇后的女儿孝谦天皇在被立为皇太女前,也有过一场宫廷斗争。因为圣武天皇有庶出的儿子,他想立庶子为皇太子,但无奈藤原家族以权势相迫,天皇只好改立女儿为皇太女。不想,孝谦天皇即位,虽然感情经历十分丰富,却一生未婚,也就没有了后代。
圣武天皇的遗爱品,是正仓院最重要的收藏品,主要收藏在正仓院北仓;正仓院中仓收藏光明皇后献给大佛的药物、东大寺重宝,以及与造东大寺司有关的物品,也收有部分仪式用具,另有营造东大寺时所用杂物、明治时期传于东大寺的文书绘图等。
南仓主要是大佛开眼会的用品。743年时,圣武天皇下诏发愿营造一尊卢舍那大佛,大佛铸成以后,便在752年4月9日举行了盛大的大佛开眼会。大佛开眼会仪式所用佛具、与伎乐有关的装束、面具,以及很有可能是当时所用的乐器等物,都收归南仓。这次展出中有不少大佛开眼仪式所用之物,如圣武天皇当时穿的红色皮鞋,非常豪华精美。
推测是圣武天皇的皮鞋,752年4月9日圣武天皇穿着它参加大佛开眼会。
记者:正仓院宝物保存至今有一千多年,保存得这么完好十分难得。
冯慧:正仓院管理非常严格,它平时处于敕封状态,封条上明记天皇名号(或者花押),钤上封印。仓门上锁,再捆上麻绳打成死结。天皇的敕令卷成卷,打在麻绳结里。只有天皇下令开启,才能剪绳开锁。门锁钥匙由朝廷保管。
但正仓院宝物的保存状况也并非千年不变,时有出借,且有未归还品,还有一些宝物未能原物返还,便找类似物替代。像这次展出的金银平文琴就是其中之一。正仓院收藏的原本是一把银平文琴,811年出借未还,便用这把金银平文琴作为替代品,于814年入藏。
正仓院还曾遭过三次盗难。宽喜二年(1230年)发生的那次盗窃事件,由于找不到销赃人,盗贼竟将8面珍稀唐镜尽数毁坏。这些破碎的镜片被追回后,又由技术人员锔了起来。被复原的铜镜近些年曾展出过。
圣武天皇所用宝物,由于历次的出藏和损耗,今日保存完好的仅存五分之一。
金银平文琴
文物背后的中日交流史
记者:许多人关注这次展出中的大唐器物。有人说正仓院所藏大唐器物有400多件?
冯慧:正仓院所藏的器物,有的很容易就确认出来自大唐,像鉴真东渡带去的大小王真迹等宝物;有的需要鉴别,如这次展出的一面铜镜,日本研究人员用科技手段分析其金属成分,发现和同时期的大唐铜镜高度相似,遂认定它来自大唐。还有一件七条织成树皮袈裟,圣武天皇皈依佛教后所着之物,也是大唐的“舶来品”。
但还有一些文物的来源目前还有争议。比如这次展出的金银平文琴,一向被认为是唐代东渡日本的“舶来品”。但郑珉中先生从古琴形制、铭款装饰等方面加以比较,认为它多半是日本仿照中国宝琴所作。郑先生出身古琴名家,断琴的功力有目共睹。
我比较认同郑先生的观点。我仔细研究过这把平文琴。它的装饰图案出现了胡人饮酒的形象,所用的饮酒器物“来通”也是胡人用品。虽然大唐盛世中外交流频繁,胡人形象实属常见,但古琴是君子修身养性的用具,是典型的汉文化符号之一,琴饰上出现这些元素,显得格格不入。另外,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孙机先生研究认为,平文琴上所绘饮酒胡人所持的“来通”应是日本皇室收藏那一类。
这次参展的鸟毛立女屏风也属于这种情况。一般认为日本制,不过也有研究者提出屏风画稿来自大唐宫廷画师,是日本遣唐使从大唐带回国的。但调查报告表明,这6扇屏风画功高低不齐,屏风背后还有来自日本皇家的“反故纸”(废旧纸),应该可以排除从国外购入再运回日本的可能。这应是画工司画师分工合作的成果。
总体上,正仓院文物,有唐代的“舶来品”,也有仿唐的,具体数量多少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不过,有些器物虽不是唐制,但明显可以看出受到大唐的影响。
鸟毛立女屏风之一。
记者:大唐“舶来”也好,仿唐也好,都反映了当时日本对大唐心向往之,以及唐日交流的频繁状况。
冯慧:奈良时代,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对唐文化十分推崇,致使上至贵族下至平民,唐风弥漫。光明皇后为了仿效唐人单姓,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上,还将落款写为“藤三娘”。正仓院收藏有她的书法作品《乐毅论》,就是这么落款的。她的书法笔风硬朗,如果书如其人,她的个性应该比圣武天皇要强势。
大化改新后,日本前后19次派出使臣到大唐,每次都在百人以上。其中著名的吉备真备曾两次担任遣唐使到大唐来。他回国后不但担任高官,还负责教授未来的孝谦天皇汉文知识。
除吉备真备外,其余赴唐人员在回国之时,也自然会将大唐器物带回日本。八世纪的海上,规模庞大的遣唐使船为日本带去了更多浩荡唐风。
我们刚刚说到的那面铜镜,背后有一首诗:只影嗟为客,孤鸣复几春,初成照胆镜,遥忆画眉人。舞凤归林近,盘龙渡海新,缄封待还日,披拂鉴情亲。
日方研究人员据此推断它可能就是和日本遣唐使有关。
这次展出的还有一件七条刺纳书皮色袈裟,学者韩昇认为它大概也来自大唐,是遣唐僧人带回日本的。
我国国内的唐代文物主要通过发掘遗址、墓葬获得,传世品极少。正仓院藏的大量器物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如这次展出的尺子:绿牙拨镂尺和红牙拨镂尺。大唐时,二月初二为春龙节,中尚署必须向宫中进献尺子,皇帝再将其赏赐给身边的臣子。这种尺子国内没有发现实物。但正仓院内藏有8把这样的尺子。这对于我们还原唐代的政治生活片段来说,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红牙拔镂尺(局部)
编辑 : 臧磊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